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剖宫产术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手术类型,我国作为生育大国,每年均有大量待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术后疼痛程度可达中度至重度,镇痛不全将会延长术后康复、干扰母乳喂养、影响母婴交流、甚至导致产后抑郁和慢性疼痛。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案需充分考虑到母婴双方的利益,即既要保证为产妇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也需考虑到将药物对新生儿的相关风险降到最低,但目前的镇痛方案仍远未达此目标。大部分产妇的术后急性疼痛可随组织愈合而消退,但有部分可发展为术后慢性疼痛。既往研究表明,术后严重急性疼痛是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控制好术后急性疼痛有助于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目前主张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和更少的药物副作用。术后的镇痛模式多样,不同的术后镇痛模式其急性镇痛效果有所差异,对慢性疼痛的影响也可能有所不同;即使急性镇痛效果一致,也可能因为术后镇痛药物选择差异而对慢性疼痛的影响不同。口服镇痛药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均为临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但对比此两种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以及对术后3个月、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探讨有效防治术后急慢性疼痛的镇痛方案。方法1.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在两个中心同期进行。选取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300例。半数产妇术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mg bid,对乙酰氨基酚片1g qid,曲马多缓释片100mg bid(Oral组,n=150);另一医疗机构的半数产妇术后使用舒芬太尼PCIA(PCIA组,n=150),配方为舒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10m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首次剂量2ml,背景剂量2ml/h,单次给药剂量2 ml,锁定时间15min。2.两组术后镇痛维持48h。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术后急慢性疼痛程度,记录术后24h内最高疼痛及平均疼痛NRS评分、术后24h及48h NRS评分、镇痛药物补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3.术后3个月、6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慢性疼痛部位、性质、程度、镇痛药物用量及疗效,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估术后慢性疼痛对日常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PCIA组比较,Oral组术后24h内静息和运动状态下最高和平均疼痛NRS评分、术后24h及48h静息痛与运动痛NR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2.与PCIA组比较,Oral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发生率均显著性降低(P<0.05)。3.与PCIA组比较,Oral组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NRS评分及慢性疼痛对日常功能的影响均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慢性疼痛NRS评分及慢性疼痛对日常功能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术后3个月、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下剖宫产术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曲马多缓释片,爆发痛时辅以羟考酮缓释片,此种口服镇痛方案的急性镇痛效果优,不良反应少,术后3个月的慢性疼痛程度低,是剖宫产术后可行的一种镇痛方案,可以安全用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