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是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异常病变中最多的一种类型,主要病理机制为体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调控作用被早期启动,以出现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和乳腺、性腺及外生殖器形态改变为主要特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普遍提高,儿童出现性早熟问题来就诊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该病对儿童的发育及成长形成了严重的阻碍。目前对ICPP儿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及国际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普通的垂体计算机断层(CT)及磁共振(MRI)平扫已成为性早熟儿童常规的检查项目。但是简单常用的CT和MRI扫描序列仅能发现较大的病灶或明显的异常密度/信号,对大脑内部精细结构显示不清,并不能发现微结构的损伤。而现今由于多模态磁共振(m MRI)后处理成像技术的突飞猛进,已为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而m MRI技术中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和扩散张量成像(DTI)依靠其独特的显像优势,成为了观察大脑微结构最可靠、最普遍的成像方式。由于其对脑结构早期损伤敏感且无创,易操作并可以进行图像多次使用,从微观的角度对大脑灰质体积(GMV)及白质(WM)纤维束完整性进行差异分析,并讨论分析推测大脑微结构损伤与患者HPGA轴内分泌功能异常间的联系。目前VBM联合DTI成像技术应用于ICPP的研究尚缺乏。目的采用VBM联合DTI方法研究ICPP患者GMV的改变及脑WM纤维束完整性的破坏,并推测其改变对HPGA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纳入21名经本院儿科确诊的符合我国性早熟诊断标准的ICPP患者及21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使用我科3.0T MR机器扫描并收集脑微结构影像原始图和DTI扫描所得参数,通过VBM联合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技术发现并分析不同组别参试对象间的GMV及WM纤维束参数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差别,并讨论分析推测大脑微结构损伤与患者HPGA轴内分泌功能异常间的联系。结果对比正常对照组儿童图像及数据,ICPP患者大脑中央后回脑GMV减少,(P<0.05);且两侧大脑半球部分WM纤维束FA值减低,主要以左侧前放射冠、双侧丘脑前辐射、胼胝体辐射线额部为著(P<0.05)。结论ICPP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大脑中央后回脑GMV体积减少及双侧大脑半球部分WM纤维束受损,并且初步推测脑微结构损伤与患者体内HPGA轴内分泌功能异常间存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