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玉米穗腐病发病级别与籽粒中真菌毒素积累量的关系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东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与饲料作物之一,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镰刀菌发生穗腐病,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现在针对玉米穗腐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接虫、接病原菌与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的关系,在玉米穗腐病发病级别与籽粒中真菌毒素含量关系的研究方面比较少。本论文从自然状态下感染镰刀菌和试验接种禾谷镰刀菌这两方面,开展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程度与其籽粒中真菌毒素种类、含量积累的关系研究,为防治玉米病害提供理论基础,这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建立玉米常见的17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以QuEChERS原理为基础,采用1%甲酸的80%乙腈水溶液为提取溶剂,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100 mg C18对提取液进行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常见的17种真菌毒素,该方法检出限范围为(LOD)为0.1~20.0μg/kg,定量限范围为(LOQ)为0.5~50.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2.21%~11.34%,平均回收率为70.76%~115.14%。该方法步骤简单、准确度高、操作性强,检测成本低,适合大批量、含多种真菌毒素的玉米样品。玉米在自然条件下感病,穗腐病发病级别从1到5级时,同种玉米品种,玉米籽粒中真菌毒素积累程度随发病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发病级别时,每个玉米品种中毒素含量有差异。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中主要存在DON和ZEA两种毒素。同一品种在不同发级别下,两种真菌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11个玉米品种穗腐病发病级别和真菌毒素含量之间关系研究,发现玉米穗腐病发病级别1到5级时,DON和ZEA含量与级别呈正相关性,玉米穗腐病发病级别5到9级时,DON和ZEA含量与级别呈负相关性。玉米外观并无穗腐病发病症状,玉米籽粒中也存在真菌毒素污染。现有的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仅将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程度作为判定标准,为了增加食品安全性,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性,应将玉米积累对真菌毒素的抗性作为玉米品种审定的判定标准。
其他文献
直接蒸发冷却(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DEC)空调通常被视作“绿色空调”,与普通空调系统相比,其能耗可减少约25%,成本降低20%左右,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直接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安全与防护非常重要,通过定性及定量统计分析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实验安全教育的内容,发现其高中生物实验安全教育重点主要为安全防护及学生实验安全习惯
本试验针对于内蒙古地区马铃薯连作严重和农田土壤养分比例失衡,化肥农药大量残留,有机质逐年减少,马铃薯生产效益降低等现实问题。于2018年和2019年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体重要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它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正常生命活动及突变、癌变等异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教材是核心教学材料,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教材难度是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教材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基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团队开发出的分析工具,以中国、德国和
目前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学生存在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较低的现象。本文论述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
红色基因中蕴含着历史的积淀,是历史厚重之所在。红色基因中有着能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仰,有能使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能使我们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