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大范围的推广、建立。不难发现,社保制度越是健全,劳动者就拥有越少的后顾之忧,劳动关系更为和谐。故此,为获得持续、文明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并研究社保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消费不振、消费率不断下滑。一是受政府宏观调控和消费的影响;二是占最终消费80%的居民消费降低导致的。而社保体系的不完善也直接限制了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并影响着消费增长,作为核心内容的养老保险又是影响消费的关键所在。所以,展开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讨论是十分重要的。哈尔滨作为较发达的省会城市,在多年探索和实践之后,已经初步建立起与市情市貌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系统。所以,在我国社保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够以哈尔滨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分析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消费间的联系,其意义更加显著。基于以上目的及意义,本文采取了理论分析与数据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为发展我市养老保险提出相应建议。首先介绍并阐述了一些与养老保险及居民消费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概念。其次,对哈市养老保险参保、记账情况和居民消费进行说明,并进行简要分析。其中从参保人数及社保支出等方面描绘保险参保现状;从消费能力、层次等方面描述消费现状;从消费水平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三,结合相关数据,从收入初分配、再分配、预防性储蓄和预期压力等方面深入分析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第四,据分析结果,结合哈市市情提出健全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包括:加快体系改革、制度转轨;下放管理权限、提高统筹层次;提升参保率;加强基金运作:提升养老金替代率等。最后,着眼养老保险和居民消费间的关联,分析得出结论: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镇居民消费,且多是通过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等第三方因素或中介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的。总体说来,在一定的、合理的、符合当地社情的社会保障水平界限内,社保水平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促使城镇居民增加现期消费支出、提高消费率。目前,我市社保水平还在合理的界限内,要继续努力完善社保体制,扩大参保覆盖人群,降低缴费费率,进而使得公民社会保障水平得以提升,促进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