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缪尔·贝克特的小说创作同他的戏剧一样成就斐然,以鲜明的反传统性和实验性在当代世界文坛独树一帜。《莫菲》创作于1935年,于1938年在伦敦出版。作为贝克特第一部极其重要的长篇小说,不仅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创作风格,也显示了其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预示了他后期小说的发展走向。在贝克特所有的小说中,《莫菲》是最富于哲理而且最晦涩难懂的一部。这部小说从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角度描述了一个破落知识分子莫菲从爱尔兰逃到伦敦,寻求自由的冒险经历和思想演变的过程。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莫菲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入手,探讨莫菲处于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况,揭示了莫菲对自由的向往促使其舍弃外界社会而选择专注于个人。第二部分从莫菲的自身矛盾入手,分析莫菲本人在自我精神以及肉体间的矛盾,对其自我精神自由的进一步向往促使莫菲轻视肉体而重视精神。第三部分从莫菲思想深处的“三区域”入手,分析莫菲精神上光明区、半光明区以及黑暗区三个不同区域间的矛盾和限制,对绝对自由的向往最终使莫菲从短暂的精神自由的追求上升到对永恒自由(死亡)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文本分析,展现了主人公莫菲在社会现实与自我、肉体与精神之间抉择的抉择取舍,最终以死亡的形式实现了自身绝对的自由,并到达了极乐之所,从而揭示出贝克特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莫菲》标志着贝克特小说实验的前奏,并为其今后戏剧和小说创作的主题立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