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职教育现代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愈发重视。然而近年来,职校生犯罪率上升,且半数多为16至18岁的中职学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成为中职教育的焦点。当前,中职学校的法律课教学发展已初见成效,整体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中职学生对法律课的兴趣不高,无法发挥法律课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让中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职教育现代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愈发重视。然而近年来,职校生犯罪率上升,且半数多为16至18岁的中职学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成为中职教育的焦点。当前,中职学校的法律课教学发展已初见成效,整体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中职学生对法律课的兴趣不高,无法发挥法律课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让中职学校法律课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法律课授课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更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提升法律课的有效性。问题链教学法将问题串联成一条“锁链”,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单单是结果,通过教师和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形成互动,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法律课中学生课堂参与性不强、法律概念理解困难、问题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研究问题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的应用问题,以期完善问题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的应用、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打造中职学校活力法律课堂、促进中职学生法治素养的发展助力。本文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针对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了关于问题链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论文的写作打好根基。第二部分是中职学校法律课问题链教学法相关理论探析,对问题链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问题链教学法实施的理论依据,并总结了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对适合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应用的问题链类型进行了分类。第三部分是问题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应用的作用,从对教学的作用和对人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问题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的应用提供现实根据。第四部分是问题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应用中的问题分析,首先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现状分析,其次发现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并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五部分是完善中职学校法律课问题链教学法应用的对策,根据第四部分的分析,提出问题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应用的完善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问题链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的应用。第六部分是结语,反思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网络游戏是当今时代人们最重要的线上娱乐方式之一,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超过总体网民半数。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游戏更成为了他们社会互动、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网络游戏行为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以及身心健康保持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对于网络游戏的研究也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大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与稳固的重要时期,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更与个体的许多积极心理现象和行为相关。因此探究外倾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先手棋,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共识。从世行2003年《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开始,营商环境的优化问题逐步为世界各国政府、学者所关注。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当前各级政
本研究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进行“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聊斋俚曲这种优秀的本地传统民间音乐可被学生领会接受、引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其产生强烈认同感;并借助学校教育这一形式,对聊斋俚曲起到传承发展的作用。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论建构部分,以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为指导原则,选取聊斋俚曲为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在淄川区岭子中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
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把词汇教学和词汇学习置于重要位置。笔者在实习学校见习期间,发现初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学习方法方面,依然照搬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方法,导致词汇学习效果不佳;二是学生学习态度方面,对英语词汇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对英语词汇学习缺乏兴趣;三是教师词汇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大部分
角色扮演是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活动,活动中教师设定情境,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人物角色,根据情境作出适当的语言与行为反应。角色扮演能够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将课本中静态的知识变成课堂中动态的活动,将虚构角色变为眼前活生生的人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体验者,语言对话更加自然、语境更加真实,因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那么,角色扮演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是
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了明确的规定:必须要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材,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中小学教学之中,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内对中小学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听评课作为学校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初中道德与
2013年“研学旅行”一词在政府文件中首次被正式提出,之后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手段,也非简单的旅游形式,社会关注度增加的同时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学旅行特指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的旅游学习活动,研学主体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据统计,2019年日照市小学生人数达20.05万人,小学研学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对日照市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散文属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教材编写者来说,选择哪些古代散文进入教材以及如何编排教材中的古代散文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因为这些对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此版本古代散文选文并且根据选文编排特点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是比较有意义的。本论文在借鉴当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教材中的古代散文选文
中国原创音乐剧《金沙》以人物“沙”的失忆作为线索,设置戏剧事件推动剧情发展,讲述了一个叫“沙”的考古学家,与太阳神鸟金箔的化身“金”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主要人物“金”温柔美丽,拥有痴情坚定,善良无私的优秀品质;“沙”热衷于考古事业,风尘仆仆英俊潇洒,他性格坚毅,勇敢执着,对真爱有着至高无上的追求。曲作者采用人物音乐主题贯穿的手法、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相结合的音乐风格,创作出了多首传唱至今的具有中国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