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区建设是人居环境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它对整个城市空间体系和结构以及城市风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四川地区居住区环境存在着大量“千篇一律”的“生搬硬套”的现象,本文提出应该建设具有地方文脉和个性特色的四川地域性居住区,深入研究了四川传统聚落区中居住区的空间结构与形态,探讨了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四川地域性居住区建设的一些相关理论与设计手法。 地域性居住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涉及面较广的课题,如果没有一种较全面的、综合的认识方法,就很容易在研究中顾此失彼,陷入片面的境地。与过去研究主要以民居、风水、装饰、风格等方面为出发点对传统居住区进行分散和局部研究相比,本文主要从空间整体特征的两大主要构成方面——空间结构与形态入手,结合国内外空间研究方法和理论,从整体上分析、研究了传统聚落区中居住区的空间组织规律及形态特征,这也是全文的重点。其间具体对街巷与民居建筑的空间结构与形态进行了重点分析:1、深入研究了四川不同地域、不同形态的聚落区中街巷构成特征,以及街巷三大界面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相互关系,揭示了街巷在居住区空间结构上的演变规律;2、深入研究了民居建筑的空间构成结构,揭示了民居建筑在空间构成结构上所具有的等级构成关系,以及三种不同型制的民居建的所体现出的空间结构与形态。本文还以成都市居住区为研究案例,综合上面的分析,结合实例研究了当今地域性居住在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所反映出的三种创作倾向,探讨了能够对当今地域性居住区建设有所帮助的相关理论与设计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