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疫苗对BXSB鼠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8<'+>CD28<'+>T细胞及Foxp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病率高达70-100/10万[1]。如果以全国16亿人口计算,我国的SLE患者已达112-160万之多,且多为年轻女性。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变化多端,诊治困难,死亡率高。 目前治疗SLE的方法很多,首选的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制剂。开始时剂量需较大,以期在1-2周内控制病情,必要时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由于用药量大,时间长,容易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如感染、诱发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穿孔或消化道出血、骨折及骨缺血性坏死、精神异常等,很多患者最后死于激素的副作用和/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同时,由于上述药物的选择性不理想,部分患者经正规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血浆置换疗法以及周身淋巴结照射治疗等,由于未能针对病因治疗,且疗效短暂、费用较高,不能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虽有令人鼓舞的报告,然而技术条件要求高,价格也甚昂贵,很难普遍推广。因此,SLE的治疗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医学难题,尚无有效根治方法。1981年BEU-NUN[3]等人在研究由髓磷脂碱性蛋白主动免疫诱导的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时,第一次提出了T细胞疫苗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一些与T细胞介导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组织移植术后进行了T细胞疫苗治疗的实验研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免疫性心肌炎等,都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并且临床上将之应用于治疗RA,也取得了初步疗效。 SLE是以T和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由此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发生的中心环节[4]。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研究显示,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可降低SLE病情的严重性及延长狼疮鼠的寿命[5]。因此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是SLE又一新的治疗途径。 识别自身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是正常T细胞库的一部分,存在于外周循环中。独特型一抗独特型网络理论认为,在正常机体中,自身反应性T细胞受抗独特型的调节性T细胞的制约,处在数量较少和活性较低的状态,不引起AID,一旦这一免疫自稳状态被破坏,自身反应性T细胞便可活化、增殖并引起病理损害。针对这一理论,用灭活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的调节性T细胞来抵抗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致病作用,即为TCV的治疗原理,这项治疗措施是目前研究AID治疗的新方向。 CD4+CD25+T细胞是一种重要的调节性T细胞,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D4+CD25+T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与许多AID有密切关系,免疫学上目前将CD4+CD25+T细胞视为调节性T细胞的代名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SLE中的作用也是目前SLE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多项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SLE患者中存在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与SLE患者病情密切相关。故本实验制备T细胞疫苗,免疫BXSB鼠后,检测CD4+CD25+T细胞,研究TCV对该细胞水平的影响,从而评价T细胞疫苗在SLE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另外,转录因子Foxp3与CD4+CD25+T细胞的关系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多项研究已经证实,Foxp3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相关基因,它作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一个相对特异的标志,它的表达是该细胞发育及发挥功能的前提[9]。有学者研究显示,SLE患者外周血Foxp3的表达下降,同时其表达水平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呈依赖关系。所以Foxp3基因的检测及相关分析,也是SLE治疗免疫学上的一个新指标,并有可能揭示TCV的治疗机制。 T细胞疫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实验研究国内做的不多,本文旨在结合上述SLE发病机制中免疫学方面新的进展,研究T细胞疫苗免疫BXSB鼠后,CD4+CD25+T细胞及相关基因Foxp3,和CD8+CD28+T细胞的变化,来探讨TCV治疗的可能机制和应用前景。 目的: 1.研究T细胞疫苗免疫对BXSB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8+CD28+T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T细胞疫苗治疗SLE的可能机制。 2.研究BXSB鼠经T细胞疫苗免疫后基因Foxp3表达的变化,及其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从基因水平分析T细胞疫苗的可能机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5月龄BXSB雄性小鼠12只,体重22-27g,北京大学医学院免疫系提供,饲养在南方医院SPF实验室。 2方法 (1)狼疮鼠T细胞的分离运用目前T细胞疫苗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提取方法,即从BXSB鼠脾脏提取细胞。一切操作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试剂说明书规则进行。 (2)T细胞疫苗的制备将提取的脾脏细胞悬液经伴刀豆球蛋白ConA有丝分裂、增殖,后用丝裂霉素C处理细胞,调整细胞浓度备用。 (3)T细胞疫苗皮下免疫取1×107细胞皮下免疫,并于首次免疫后第1,2周分别重复免疫。 (4)检测:于免疫前,首次免疫后1周、2周和4周分别从尾静脉取血l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细胞、CD8+CD28+T细胞的细胞比例及基因Foxp3表达比率。 (5)统计学处理组间CD4+CD25+T细胞、CD8+CD28+T细胞水平及Foxp3比率的比较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中数据以“x±s”表示。CD4+CD25+T细胞与基因Foxp3表达水平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 结果: 1.TCV对BXSB鼠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影响 1.1TCV免疫BXSB鼠前后不同时间段内CD4+CD25+T细胞的表达Mauchly球形检验统计量W=0.429,P=0.261本研究显示,不拒绝球形假设,应用单变量检验方法时无需ε校正。TCV免疫前后不同时间段内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1.2TCV免疫BXSB鼠后CD4+CD25+T细胞水平与免疫前比较CD4+CD25+T细胞在经TCV免疫后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免疫后该细胞表达水平均值均高于免疫前。其中,免疫后1周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2周、4周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TCV免疫BXSB鼠后各时间段之间的CD4+CD25+T细胞水平的比较TCV免疫后2周、4周CD4+CD25+T细胞水平与免疫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4周与免疫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TCV对BXSB鼠基因Foxp3的影响 2.1TCV免疫BXSB鼠前后不同时间段内基因Foxp3的表达水平Mauchly球形检验统计量W=0.409,P=0.231本研究显示,不拒绝球形假设,应用单变量检验方法时无需ε校正。TCV免疫前后不同时间段内基因Foxp3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2TCV免疫BXSB鼠后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免疫前比较基因Foxp3在经TCV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均值均高于免疫前。其中,免疫后1周和免疫前比较,二者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2周、4周与免疫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TCV免疫BXSB鼠后各时间段之间基因Foxp3表达水平的比较免疫后2周、4周基因Foxp3的表达水平与免疫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4周与免疫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基因Foxp3的表达与CD4+CD25+T细胞水平的相关分析 经相关分析,Spearmon相关系数rs=0.631,P=0.000(双侧),即认为基因Foxp3的表达与CD4+CD25+T细胞的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4.TCV对BXSB鼠外周血CD8+CD28+T细胞的影响 4.1TCV免疫BXSB鼠前后不同时间段内CD8+CD28+T细胞表达Mauchlv球形检验统计量W=0.498,P=0.375本研究显示,不拒绝球形假设,应用单变量检验方法时无需ε(epsilon)校正。T细胞免疫前后不同时间段内CD8+CD28+T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6.172,P=0.000)。 4.2TCV免疫BXSB鼠后CD8+CD28+T细胞水平与免疫前比较CD8+CD28+T细胞在T细胞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免疫后该细胞表达水平均值均高于免疫前。且免疫后1周、2周及4周与免疫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1,0.001)。 4.3TCV免疫BXSB鼠后各时间段之间的CD8+CD28+T细胞水平的比较免疫后2周、4周CD8+CD28+T细胞水平与免疫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7);免疫后4周与免疫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 结论: 1.BXSB鼠经T细胞免疫后,可促进CD4+CD25+T细胞、CD8+CD28+T细胞水平的升高,提示T细胞疫苗可影响BXSB鼠体内的免疫状态。这可能是T细胞疫苗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机制。 2.CD4+CD25+T细胞的水平与基因Foxp3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T细胞疫苗可能从基因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小儿白血病治疗失败、疾病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其产生是多因素、多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关于多药耐药的研究,既往大多着眼于肿瘤细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强度预处理下脑缺血大鼠海马区DNA-PKcs/GADD45β及Nogo-A/GAP-4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脑缺血组(n=2
目的探索连翘酯苷下调脓毒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补体C5a及其受体CD88上调的潜在免疫学机制,为基于特定免疫机制的连翘酯苷靶向治疗脓毒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选择雄性Wistar大鼠2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15)、假手术组(n=15)、治疗组(n=90)、模型组(n=90)。治疗组根据不同时间点(24h、48 h及7
目的:1、建立新生大鼠高氧性肺损伤的模型;2、观察高氧性肺损伤急性、亚急性期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9)的表达量和活性的变化,探讨其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AMI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幸存患者的主要临床并发症。研究表明心室重构是CHF的发病基础。心室重构是一个复杂的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