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痰液是气道炎症引起粘液高分泌反应的结果,是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气道炎症的控制与痰液炎症细胞如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等相关,气道炎症与诱导痰炎症细胞数目,是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迄今,鲜有研究涉及痰液特征与哮喘控制水平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痰液特征与哮喘控制水平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采用的是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收集97例哮喘患者,登记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信息及过去12月哮喘急性发作、药物使用、哮喘控制水平等哮喘临床信息。参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1]哮喘控制水平判定标准,进行哮喘控制评估,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痰诱导、采集外周血等检查,并完成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ing,SPT)。对诱导痰基本特征、痰液标本质量进行评估,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对外周血行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比较不同哮喘控制水平受试者间痰液特征差异,并分析痰液特征与患者哮喘控制水平间的相关性。 结果:基于GINA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哮喘患者被分为控制组(n=20),部分控制组(n=42),未控制组(n=35)。在哮喘病程(6.88[3.51,18.93]Vs.11.77[2.39,12.28]Vs.16.16[6.25,22.46]年,p=0.043)、过去12个月住院比例(5.0%Vs.19.0%Vs.40.0%,p=0.009)、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24[21,25]Vs.21[19,24]Vs.16[14,19],p<0.001)、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6.63[6.37,6.81]Vs.6.09[5.55,6.37]Vs.5.25[4.31,6.03],p<0.001)方面,三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1s,FEV1)实预比(88.21±12.38Vs.75.95±19.70Vs.62.78±18.47,p<0.00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实预比(98.11±10.91Vs.94.34±17.22Vs.84.34±16.54,p=0.005)、FEV1/FVC(0.75±0.07Vs.0.67±0.13Vs.0.62±0.13,p=0.001),IgE(99.29(56.93-210.24)Vs.36.26(14.78-143.76)Vs.152.53(51.72-433.04),p=0.001)在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诱导痰评分(16(12-17.75)Vs.15.5(11.75-17.00)Vs.13.00(11.00-17.00),p=0.04),诱导痰标本质量总体印象(p=0.03),诱导痰细胞核形态(p=0.03),咯痰量(p=0.013)在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距。相关分析中,咯痰量与抗白三烯类药物使用呈正相关(r=0.262,p=0.012),与过去12月哮喘急性发作呈负相关(r=-0.209,p=0.046),与ACT总分呈负相关(r=-0.326,p=0.002),与GINA控制水平呈正相关(r=0.303,p=0.003);诱导痰细胞核形态(r=-0.274,p=0.007)、诱导痰标本质量总体印象(r=-0.260,p=0.010)与GINA哮喘控制水平呈负相关;诱导痰标本质量总体印象与AQLQ平均分呈正相关(r=0.222,p=0.030)。经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病程、FEV1%、SPT进行校正后,在标本质量总体印象中,相较于良好组,不善组(OR=0.057,95%CI[0.004-0.798],p=0.033)的GINA哮喘控制水平更差;在咯痰量组中,相对于无痰患者,大量咯痰患者具有更差的哮喘控制水平(OR=0.059,95%CI[0.004-0.975],p=0.048)。 结论:在不同哮喘控制水平患者,痰液特征如诱导痰评分、诱导痰标本质量总体印象、细胞核形态、咯痰量存在明显差异。咯痰量与抗白三烯类药物使用、过去12月哮喘发作相关;诱导痰标本质量总体印象与哮喘生活质量相关。诱导痰标本质量总体印象变差、大量痰液的患者具有更差的哮喘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