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村镇地区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往往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镇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正在被现代化割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而村镇地区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往往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镇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正在被现代化割裂,通过运用传统营造技艺来表达文化成为村镇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正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兼顾审美与文化,来探讨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本文通过深入地震灾区调查村镇民居的破坏现状,以及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来分析建筑在地震中破坏原理。然后根据破坏机理,以建筑学的视角,针对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木结构以及其他村镇地区常见结构形式,结合灾区调研的实例,来分析可供村镇地区使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抗震概念设计的的基础上,本文从群体建筑布局、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建筑结构和重要细部等六个方面来研究建筑设计与抗震性能的结合问题。接下来,通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本文提出了建筑抗震设计的程序,分析了在抗震需求约束下的建筑创作,论述了建筑的抗震设计如何结合人们的审美与当地文化。在这其中融入作者对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理解,并且分析现行规范对抗震设防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笔者在雅安芦山地震灾区所参与的实际项目,来具体展现村镇地震灾区建筑设计的具体应用,以及对以上抗震方法与策略进行验证。最后,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震区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抗震性能、建筑美学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统一。
其他文献
21世纪,能源利用是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长期以来,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一直是最大的“能耗体”,但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建筑中后,建筑终于可以作为“供能体
自上世纪初以来,构成主义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而进入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在建筑艺术中逐步引导现代主义的审美情调,并推动现代建筑艺术审美的发展。建筑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新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推动下,中国迎来了乡镇转型建设发展的高潮,然目前出现了日趋严重的乡村特色缺失、空间共生性差等问题。台湾
当今世界在全球大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依然保持平均6.6%的发展速度,但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光环之下是我国能源消耗过量的问题。绿色建筑理念在引入之后,以研究概念
现代夯土作为一种传统改良建材,在保留夯土材料原有的生态价值外,克服了传统夯土在力学和耐久性能方面的欠缺,受到国内外建筑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现代夯土建筑在国外
龙川古村落的环境整治规划是本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研究中,首先确立整治规划的研究方针、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其次是整治规划的具体研究手法,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条件、
近年来,在供需两旺的住宅市场的推动下,我国住区的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但是目前大多数新建住区的规划尚未摆脱“功能主义”影响下的自给自足的封闭模式、尚未
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内容,城市文化遗产在城市之中,遗产和城市之间必然会产生紧密地相互影响,有很多城市遗产本身就地处于城市的经济或政治繁荣
教堂建筑是西方建筑的典型形态,古典教堂形成了各个时期的特征风格和空间形态,而现代教堂建筑运用了非古典的材料、手法、理念,却传达了古典教堂同样的宗教氛围并满足了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