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污泥堆肥对盐碱土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qq503302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处置问题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但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植物生长必须的矿质元素,因此污泥作为肥料资源,特别是污泥经堆肥化处理后进行农业利用成为其较理想的处置途径之一。盐碱土是我国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利用盐碱土资源-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我国盐碱土综合治理措施中,培肥是其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好氧发酵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产污泥堆肥,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污泥堆肥施用量对盐碱土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污泥无害化、环保化利用及盐碱土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和大田试验中,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盐碱土pH值降低,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表明污泥堆肥对于改善盐碱土品质有重要的作用。2.盆栽试验中,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六种被测重金属中仅Zn在污泥堆肥施用量为20%时超标达到326.3mg.kg-1,因此本试验污泥堆肥存在的限值因子为Zn。大田试验中,土壤重金属含量也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所有施肥处理土壤中被测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限定值。3.盆栽和大田试验中,施用污泥堆肥增加了作物籽粒的重金属含量,所有施肥处理作物籽粒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范围内,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单季施用污泥堆肥不会对作物品质造成重金属污染。4.盆栽试验中,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施用量为10%时达到最高,随施用量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大田试验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施用量为8t.ha-1时达到最高值。5.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盆栽和大田试验中,施肥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盆栽试验中,当施用量为5%时,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达到最高,真菌在施用量为5%、10%时达到最高,大田试验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在L2处理达到最高值。6.施用污泥堆肥后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测序结果显示: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尚未分类细菌(Unclassified bacteria)存在于所有盆栽和大田试验土壤中,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δ-变形杆菌(δ-Proteobacteria)只在堆肥处理的土壤中才被检测得到,表明施用污泥堆肥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真菌测序结果显示:子囊菌(Ascomycota)为主要真菌类群,担子菌(Basidiomycota)次之,它们在所有盆栽和大田试验土壤中均有分布,总体上来讲,施肥并没有改变土壤真菌种群类型,只是改变了各个真菌类群在土壤中的分布比例。
其他文献
本论文包括了治疗高血压药物奥美沙坦酯的规模化生成工艺研究及其重要中间体4-(1-羟基-1-甲基乙基)-2-丙基-1H-咪唑-5-羧酸乙酯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两部分。首先,经过对奥美沙坦酯现有工艺总结对比筛选,选择以4-(1-羟基-1-甲基乙基)-2-丙基-1H-咪唑-5-羧酸乙酯和4-[2-(三苯甲基四唑-5-基)苯基]苄基溴为起始原料,经过“一锅法”制备得到三苯甲基奥美沙坦酯;再在丙酮水体系中经过
随着石油资源的迅速枯竭和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迫切需要开发高效和可持续的可替代能源储存与转化技术。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以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转换装置,具有高效率、无污染、燃料多样性等优点,被认为在运输、便携式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普遍采用的是铂系催化剂,催化电解水阳极析氧反应(OER)采用的是二氧化钌和二氧化铱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