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联结指成年子女感知到的,16岁前父亲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如果父亲对女儿的态度是接纳的,包容的,鼓励的,即使女儿的身材不是社会理想身材,她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而非愁苦于“失败的”身材;相反,如果父亲对女儿的态度是拒绝的,控制的,批评的,女儿通常会对自己各方面都不会十分满意。父亲对女儿身体方面的评价,可以视为女性最早接触到的异性注视,父亲对女儿的这总异性注视即可视为性客体化。性客体化指女性的身体、身体部分或性功能从其本人中分离,降低至工具的状态。或者说,女性的身体、身体部分或性功能被视为能够代表其个体本身。长期被性客体化的女性会内化外界对自己的注视和评论,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形成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评估。这种评估更多地是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而非第一人称视角,集中于可观测的身体属性而非不可观测的身体属性。如:“我看上去怎么样?”就属于可观的身体属性;“我能做什么”,“我感觉怎么样”就属于不可观测的身体属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加入父亲联结这一变量,验证父亲联结和性客体化如何对自我客体化产生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设定性客体化图片为实验组,中性图片为对照组,将四种父亲联结类型分别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后通过问卷的方法测量自我客体化水平。研究结果一是客体化操作的主效应显著;二是在性客体化组中,理想的联结型显著低于有感情的束缚型、缺少感情的控制型和联结缺乏型,证明理想的联结型的自我客体化水平最低,拥有最佳的心理结果;三是理想的联结型和缺少感情的控制型两组数据在性客体化与非性客体化操作条件下变化不显著;有感情的束缚型和联结缺乏型两组数据在两种操作条件下变化显著。结论:(1)性客体化会导致女性自我客体化。(2)不同的父亲联结类型对自我客体化的影响是不同的。理想的联结型是最佳最理想的父亲联结类型。理想的联结型和缺少感情的控制型内部相对稳定,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有感情的束缚型和联结缺乏型则内部相对不稳定,容易随外界客体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