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研究不同霉变程度豆粕的营养成分。在此基础上,利用真代谢能法(TME法)和瘤胃尼龙袋法进一步研究霉变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氨基酸利用率、代谢能和干物质、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率,以评定霉变对豆粕的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如下: 1、化学法评定 根据豆粕中霉菌含量,将豆粕分为Ⅰ组(霉菌含量2干个/g)、Ⅱ组(霉菌含量8.5千个/g)、Ⅲ组(霉菌含量30千个/g)、 Ⅸ组(霉菌含量80千个/g)、X组(霉菌含量140千个/g)。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豆粕中霉菌含量从2千个/g霉菌含量增加到140千个/g时,其水分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粗脂肪含量、蛋白质溶解度极显著下降(p<0.01);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总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其中含量下降超过20%的氨基酸有:蛋氨酸、赖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豆粕总能仅在霉菌含量超过80千个/g时,才显著下降(P<0.05)。 2、真代谢能法评定 根据豆粕中霉菌含量,将豆粕分为Ⅰ组(霉菌含量2千个/g)、Ⅱ组(霉菌含量8.5千个/g)、Ⅲ组(霉菌含量30千个/g)、Ⅸ组(霉菌含量80千个/g)、X组(霉菌含量140千个/g)。以艾维因公鸡为实验动物,采用真代谢能法,研究霉变豆粕营养成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豆粕中霉菌含量由2千个/g增加到30千个/g,干物质、粗蛋白利用率变化不大(p>0.05);霉菌含量增加到80千个/g时,干物质、粗蛋白利用率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霉菌含量增加到140千个/g时,粗蛋白、干物质利用率显著下降(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总氨基酸的平均利用率、必需氨基酸平均利用率随霉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仅当霉菌含量超过80千个/g时,氨基酸平均利用率才极显著下降(p<0.01)。利用率下降比例超过15%的氨基酸有:丙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胱氨酸。代谢能受霉菌影响小,霉菌含量超过80千个/g时,代谢能下降,与Ⅰ、Ⅱ、Ⅲ、Ⅸ组差异不显著(0.1>p>0.05)。 3、瘤胃尼龙袋法 根据豆粕中霉菌含量,将豆粕分为Ⅰ组(霉菌含量2千个/g)、Ⅱ组霉变对豆粕营养价值影响的研究 (霉菌含量8.5千个/g)、m组(霉菌含量30千个/g)、IX组(霉菌含量80千个/g)、X组(霉菌含量140千个/g)。以装有瘤胃痰管的本地黄牛为实验动物,采用瘤胃尼龙袋法研究霉变豆粕干物质、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豆粕中霉菌含量由2千个/g增加到80千个/g时,干物质、粗蛋白瘤胃24小时降解率总体表现为下降,但I、n、m、IX组间差异不显著印>0.05);霉菌含量增加到140千个/g时,干物质、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率明显下降,与I、H、m组差异显著印<0.05)。 4、霉变热损害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将豆粕I组(霉菌含量2千个/g)和豆粕仪组(霉菌含量80千个/g)在85OC和1 15“C下持续热处理,研究霉变热损害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明显降低两组豆粕的营养价值。85“C热处理下,I、IX组豆粕蛋白质溶解度极显著下降印<0.01);1 1 soC热处理下,I、IX组豆粕总氨基酸平均利用率、总能、代谢能显著下降印<0.05),豆粕蛋白质溶解度、粗蛋白利用率、必需氨基酸平均利用率、干物质利用率都极显著下降印<0.01)。 在85OC热处理下,I组粗脂肪含量、蛋白质溶解度极显著高于IX组(p<0.01);I组粗蛋白利用率、总氨基酸平均利用率、干物质利用率显著高于仪组(p<0.05)。在115oC热处理下,I组的蛋白质的溶解度、总氨基酸平均利用率、粗脂肪的含量都极显著高于IX组(p<0 .01);I组粗蛋白的利用率显著高于IX组(p<0.05)。 5、纤维素水平对内源氮排泄的影响 无氮日粮中纤维素含量由2%增加到10%时,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由523.94m岁只/4 sh增加到650.74m岁只爪,其中赖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排泄量增加极显著印<0.01)。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霉变可降低豆粕各种营养成分的有效含量,降低营养成分在鸡体内的利用率和牛瘤胃内的降解率。85oC和1 15oC持续热处理可明显降低豆粕的营养价值,这说明霉变中的温度升高对豆粕中营养物质的破坏值得重视。此外,研究不同纤维水平对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影响有助于完善用TME法测定饲料中氨基酸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