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女性墓志铭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j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元代女性墓志铭的研究,较为全面地把握元代女性的生存与生活状况,以及元代女性墓志铭的文学风格与文体特色。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框架及创新之处进行了概述。第一章研究“外命妇”这一女性群体。主要从“外命妇”的封赠,她们的学识、宗教信仰,以及相夫教子的社会功能方面进行探讨。进而得出外命妇作为妻子是贤明的劝导者,作为母亲是成功的教育者,作为主妇是胜任的管理者的结论。外命妇把这些社会赋予她们的职责内化为自身的内在价值追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章聚焦于“隐士妇”这一女性群体。主要从元代的“仕”与“隐”的情况,“隐士妇”的婚姻选择,以及“隐士妇”复杂的心理状况方面进行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她们嫁为隐士妇是因为父母的崇儒情结,隐士优裕的经济条件,隐士的自愿入赘,以及双方的情投意合。她们在对待丈夫与儿子的人生选择上,多支持丈夫的隐居,但是希望儿子入仕。第三章研究“平民妇”这一女性群体。这里所说的“平民妇”指的是从墓志铭与其他辅助材料中难以看出确切身份,她们既不是“外命妇”也不是“隐士妇”,更不是其他身份很明确的女道士等,我们把这一类女性归到平民妇中去。主要从她们的贞节观念,寡居生活,以及贤淑孝行方面做一般意义上的探讨。第四章以虞集撰写的墓志铭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出虞集所撰写的女性墓志铭的篇目,对它们的内容与写作特色加以研究,并与同时期其他文人所撰写的女性墓志铭加以比较,论述出虞集撰写的女性墓志铭的一般特征与个性特征。得出的结论是,虞集所撰的女性墓志铭叙事清楚,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文笔平易淡泊,不拘法度;对上层女性的观照中透露出的“优裕粉饰”文风。总而言之,虞集的墓志铭写得变化多端,在这种变化多端的文风中体现出了他娴熟的艺术技巧,这种臻于至妙的艺术技巧使他在行文中左右逢源,舒卷自如。不愧为元朝的一代文宗,但是由于他过于“粉饰优裕”的文风使他的作品缺乏激情、缺乏生机,缺乏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余论部分主要是针对元代女性墓志铭的文体特征与文学风格展开论述,得出元代女性墓志铭具有以“奇幻笔法以彰显妇德”、“虚实溢美以夸耀妇行”、“含蓄委婉以避讳死亡”的文学风格,与多样性的文体结构。附录部分主要选择与本文论述的女性群体相关的女性墓志铭篇目,进行点评。原则上不与正文中所引篇目重合,以期更广阔地展现元代女性的生活状况。本论文的各个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为说明,互为补充。力求使它们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元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展示元代女性墓志铭的文学风格与文体特色。
其他文献
目前不少企业面临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企业应收账款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应收账款的管理好坏也决定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对应收账款事前评估分析首先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成了教育界的热门词语。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各地中小学把握发展的要义,狠抓办学质量,力求在发展特色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求得特色发
1998年,我国首份都市类报纸《华西都市报》在全国率先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开启了都市报主流化转型之先河。此后,由于资源的不断积累与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众多都市报纷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无论是对教育改革实践还是对学校建设实践来说,都是一个“根”的问题,纵观现有的学校文化研究,往往是假定学校文化已经存在,研究是在默认
分析了IEC 62053-24静止式基波频率无功电能表标准,并根据该标准的试验项目对比了目前在用的无功电能表的计量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该无功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配电网
ST上市公司大多业绩差、财务状况恶劣,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控制失效。本文以ST上市公司为例,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信息
为了研究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ignin-corbohydrate complexes,简称LCC)的形成和降解情况,本论文首次合成出α位带13C同位素标记的酚型木素模型物愈创木
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如果缺少了作为课程实施前提和基础的课程资源的支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枯燥、空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9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对于就诊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