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转型社会出现的价值真空,导致阶层与群体冲突增加,社会问题明显增多。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正是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公安机关为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加强社会管理的一次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公安机关作为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之一,从工作导向、工作部署、工作措施及工作投入等方面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公安机关的传统职能即行政管理职能和刑事侦查职能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而急需新的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在警力相对较少的我国,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率就成了缓解瓶颈之困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科技、人民意识的快速变化,使公安机关在应对上存在难度,无论在主体管理、整合社会资源还有改善管理方式和机制上,都还不适应。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社会管理形势日趋严峻;二是管理、服务职能定位模糊;三是社会管理方式相对滞后。2011年,G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决策部署,提出了率先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G市的总目标。公安机关必须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需求,确立以社会安全问题为导向、以社会建设为平台的警务发展新战略,破解制约和影响公安工作的各种难题,加快警务运行机制的转型升级,为顺利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打造牢固的社会安全环境。因此,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和公安机关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加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和创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安工作领域将大大拓宽,必将增强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防范、打击、控制、管理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是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发展有利于减少人财物的无序流动,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二是新型城市化发展必将推动全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公安机关和民警提供更加优良的装备、科技和福利等方面的保障。三是新型城市化发展必将促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加关心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更加有力地支持公安工作,公安事业将会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以C市公安机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探索实践,找出解决公安工作中社会管理和自身建设的难题,以及目前为止所达到的成果。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一是从法制、专业的角度加强系统化管理,包括法制化、社会化以及专业化;二是提升全体民警依法履职能力,包括重点推进问题导向的警种业务能力培训、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能力培训以及着力强化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