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是近几年猪群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越来越高。本研究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和PCR方法对来自山东泰安的发病猪组织病料进行PCV2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悬液接种无PCV1污染的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一株PCV2,命名为猪Ⅱ型圆环病毒山东泰安株(PCV2sd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可见病毒接种细胞中散在特异性荧光。提取培养病毒细胞全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病毒基因组1号开放式阅读框(ORF1)、2号开放式阅读框(ORF2)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得到长度分别为945bp、702bp和1767bp左右的产物条带。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8-T-ORF1、pMD18-T-ORF2和pMD18-T-PCV2。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所分离病毒的ORF1、ORF2和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945bp、702bp和1767bp。DNAStar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PCV2分离毒株与No.DQ218420等各参考株的全基因组同源性介于95.4%~98.8%之间,ORF1的同源性介于97.0%~98.8%,ORF2的同源性略低,介于91.9%~98.4%之间。选取40日龄左右早期断奶仔猪人工接种PRRSV和PCV2+PRRSV,借助仪器动态检测外周血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淋巴细胞凋亡比率。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对外周血各种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WBC、GPT、GOT、LDH、GLO及TBIL感染组高于对照组;RBC、HGB、PLT及ALB感染组低于对照组;而MCV及TP无明显差异。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2在混合感染时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混合感染多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更大。外周血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特定疾病诊断缺乏特异性,通过检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判定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相应内脏器官的损伤。两病毒接种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攻毒后2~3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并趋于恢复;混合感染组的凋亡比率又高于单独感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