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诉求,必须依靠均衡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来保障。本研究从省际宏观区域和镇际微观区域两个层面,分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状态,以期立体得呈现出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厘清“教育公平”的内涵和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借用相关概念和工具对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进行处理和呈现,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空间特征。在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不同区域面临着不同的难题:利用ArcGIS软件中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分析并呈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六项指标,发现西部地区先天不足、后天有余,中部地区先天不足、后天乏力,东部地区差异显著、参差不齐,中央和各省级政府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发展策略,使其更具针对性;以上海市为例,选取X区、M区和Q区作为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行政区的代表进行微观分析,发现基层政府部门在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区域的常住人口行政区域分布和空间区域分布,切实做到学前教育的广覆盖,保证每个儿童都能有机会获得同量同质的学前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