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姜黄素水溶性差、理化性质不稳定等特点导致其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均低于生物功效水平,亦成为姜黄素在功能性食品及临床药物研发方面最大的难题。本论文研究超声处理法制备姜黄素-酪蛋白纳米粒分散液的条件及其稳定性,并探讨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对关节炎细胞的抑制活性及细胞转运特性。(1)确定了不同时间的超声处理对酪蛋白微团纳米分散液的理化性质的影响。超声作用于酪蛋白溶液后,显著改变了酪蛋白的理化特性及乳化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水溶性差、理化性质不稳定等特点导致其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均低于生物功效水平,亦成为姜黄素在功能性食品及临床药物研发方面最大的难题。本论文研究超声处理法制备姜黄素-酪蛋白纳米粒分散液的条件及其稳定性,并探讨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对关节炎细胞的抑制活性及细胞转运特性。(1)确定了不同时间的超声处理对酪蛋白微团纳米分散液的理化性质的影响。超声作用于酪蛋白溶液后,显著改变了酪蛋白的理化特性及乳化性,可制备酪蛋白微团分散液。超声作用显著降低了酪蛋白微团分散液的粒径、浊度、表面疏水性、表观粘度和表面游离巯基,提高了酪蛋白微团分散液的乳化性。相对于超声处理5 min,更长的超声时间对以上各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制备酪蛋白纳米粒时,对酪蛋白溶液进行5 min的超声有可能使形成的纳米粒更为稳定。(2)在酪蛋白微团纳米分散液的制备基础上,对酪蛋白溶液进行超声5 min预处理后,添加姜黄素/酪蛋白1:10、1.5:10、2:10的姜黄素再次进行不同时间的超声处理制备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确定酪蛋白浓度与超声时间的不同条件对姜黄素-酪蛋白纳米粒的粒径的影响,并对包载量较高的几组在冷藏、室温、体温条件下储存时粒径变化分析,进行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0mg/m L酪蛋白溶液,经5 min超声作用预处理后,添加载药量为1:10的姜黄素再次进行3min超声处理制备出的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稳定性最好。(3)通过超声处理法制备姜黄素-酪蛋白纳米粒与姜黄素溶液进行关节炎细胞的抑制活性试验及细胞跨膜转运研究,发现经超声处理制备的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抗炎性比传统助溶剂制备的姜黄素溶液有显著提高,对关节炎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的稳定性能一定程度提高其抑制关节炎细胞活性。(4)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显著降低了姜黄素对Caco-2细胞毒性的浓度阈值,与传统助溶剂(聚乙二醇300、吐温80)制备的姜黄素溶液相比,姜黄素-酪蛋白纳米分散液在Caco-2细胞吸收转运模型中的表观通透性有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本论文研究对超声处理法制备载药型纳米分散体系建立一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农作物秸秆含碳丰富,将其作为有机物料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维持土壤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加作物产量;因此,探讨水旱轮作条件下水稻秸秆化肥配施对小麦生育时期内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土壤酶活性以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可为评价水稻秸秆在优化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秸秆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水平(C)0%、70%、100%,秸秆还田水平(S)0%、50%、100%,共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出笋早,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南方地区优良的笋用竹种。雷竹林因长期采用冬季地表覆盖增温和重施肥等措施,使得近年来土壤酸化、养分淋失、肥力衰退等土壤质量问题日渐凸显。生物质炭具有丰富的碱性成分、疏松的孔隙结构,有利于中和土壤酸性,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微生态环境,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土壤改良剂。然而,生物质炭对土壤酸化、养分和微生物功能状况的改良效果可因生物质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加剧土壤养分的流失,同时造成农产品产量和养分含量下降,并对环境造成一系列影响,其中尤以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因地制宜开展蔬菜减量施肥研究,通过菜地化肥减量和化肥原料替代研究,减少肥料用量并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蔬菜产量,保障蔬菜安全生产,促进蔬菜产业科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珠三角地区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菜地土壤
间伐能够为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间伐对不同类型森林持水性及养分流失的影响仍知之甚少。本研究选取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月,选取坡形、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基本一致的2种森林类型(未间伐杉木林、未间伐阔叶林)和2种间伐类型(间伐杉木林、间伐阔叶林),采集不同处理林分的枯落物、土
脂肪酸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和维持昆虫正常的生理活动中至关重要。脂肪酸合成酶系统(FAS)是昆虫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酶系,其中酰基载体蛋白(ACP)和丙二酰/乙酰转移酶(MAT)是FAS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ACP与MAT基因功能,本研究以环境资源昆虫黑水虻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基因克隆,q RT-PCR技术,RNAi技术等,对黑水虻HiACP和HiMAT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功能进行研究
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棉纤维的产量与品质。NAC转录因子是较大的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逆境胁迫的调控往往是通过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的,激素的响应与逆境胁迫的应答是密不可分的。本研究对陆地棉NAC家族中的Gh NAC82和Gh NAC62这两个基因进行了鉴定与功能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G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典型的克隆植物,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依靠自身强大的竹鞭自发地向周围森林扩张。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因其树种结构单一导致林地土壤肥力衰退,极易遭受周边毛竹入侵。毛竹入侵使杉木生长受到影响,为此可通过采伐毛竹来控制毛竹入侵以释放杉木生长空间。然而毛竹入侵、采伐毛竹都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对土壤温室
我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因其起源于热带,对低温极其敏感,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冷害,进而影响其食用品质及营养价值。前人已经证实,交替氧化酶(AOX)具有增强植物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本课题研究了AOX参与冷锻炼(LTC)处理提高采后甘薯耐寒性及AOX在酚类代谢中的作用研究。通过分子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LTC和水杨酸肟酸(SHAM)处理对采后甘薯块根低温贮藏下AO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品质、
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可降解无污染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复合材料的开发;使用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制备的垫芯材料,营造了绿色健康的睡眠环境,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植物纤维床垫,如椰棕床垫、山棕床垫等均存在易虫蛀变形的问题。天然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尤其具有天然抗菌抑菌及除螨防臭功能,已被大量应用到汽车内饰、家具等各个领域,利用竹纤维来制备床垫垫芯
稻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类型,水稻生产中所采用的传统施肥方式氮肥利用率较低,氮素极易随着径流水和淋溶水进入地表、地下水,从而导致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针对稻田氮素流失量大、水体污染风险高等问题,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T)、有机肥替代50%化肥(BS)和炭基肥(CB)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通过1年的定位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BS和CB处理对降低稻田氮素径流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