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果胶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传统的果胶来源和提取工艺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果胶消费量,亟需开发新的果胶提取来源和技术。本课题研究了脉冲电场协同纤维素酶的柚皮果胶提取工艺,与脉冲电场法、纤维素酶酶解法和传统酸热法进行了系统对比,并将其应用于可食用膜的制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脉冲电场的柚皮果胶提取工艺参数为p H 2.9、料液比1:20(g/m L)、电场强度3.5 k V/cm及脉冲数15个,果胶最高得率达4.77±0.09%。(2)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纤维素酶的柚皮果胶提取工艺参数为p H 5.3、酶用量780 U/g、提取温度50°C、提取时间90 min,果胶最高得率达10.51±0.44%。(3)对比脉冲电场预处理、脉冲电场后处理、脉冲电场与纤维素酶同步处理等三种协同方式所得柚皮果胶的性质及结构,结果表明脉冲电场预处理的协同方式较为合理,所得果胶得率最高(12.08%),其凝胶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最好。三种柚皮果胶的FT-IR结果一致,而SEM结果表明不同协同方式对柚皮果胶的微观形貌存在显著影响。(4)对比脉冲电场法、纤维素酶酶解法、脉冲电场协同纤维素酶法和传统酸热法等四种提取方式所得柚皮果胶(PP、EP、PEP、AP)的性质及结构,结果表明PEP的得率(12.08%)、总糖(80.17%)和总酚含量(38.20 mg/g)最高,AP的蛋白质含量最高(1.27%)。四种方法提取所得的果胶均呈酸性,属于高酯果胶,单糖组成均以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为主。(5)四种提取方法所得柚皮果胶的对比结果显示,AP的分子量最大,为94804 Da,PP的分子量最小,为8771 Da。PP和AP的粘度较高,而PP、PEP和AP均呈现较好的凝胶质构特性和乳化性。通过DPPH、O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总还原力的比较,结果表明PEP的抗氧化活性最高,PP次之,EP和AP的抗氧化活性较低。四种柚皮果胶的FT-IR结果显示结构一致性,仅PP的部分吸收峰强度较低。SEM结果表明四种柚皮果胶在微观形貌上存在一定差异。(6)可食用膜制备的研究表明:柚皮果胶与海藻酸钠配比为50:50(w/w)、山梨醇添加量为50%时,可食用膜的透光率达到91.78%,透光效果最好;而水蒸气透过率较低,为0.57 g·(m·d·MPa)-1,机械性能良好,对草莓的保鲜效果相对于保鲜膜组和空白组较好,有效降低了草莓的腐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