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国内外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中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量表工具选择情况以及国内外差异,为今后我国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工具的选择提供借鉴与指导,并为促进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评价工具的选择达成共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检索2004年,2009年,2014年国内外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文献,确定过去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工具的选择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并对比国内外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工具的使用差异。结果:国内研究共纳入937项,国外研究共纳入306项,国内外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中都以精神症状评估及不良反应评估作为主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指标。而总体评估、社会功能、情感/焦虑症状、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评估及其他等通常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其中①精神症状评估,国内外没有显著性差异,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是到目前为止使用率最高的评定量表(国内三年的利用率分别为45%,76%,69%;国外三年的利用率分别为51%,66%,78%),简明精神病量表(BRPS)利用率次之,且国内外过去十年利用率都有减少的趋势。②不良反应评估,国内外不良反应评定量表使用率较高的量表有显著性差异,国内利用率最高的为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三年利用率分别为(56%,70%,36%);国外不良反应评估主要以锥体外系症状评估为主,通常使用Simpson-Angu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且常和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RS)一起使用。③总体评估,利用率排名仅次于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评估,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是国内外文献中此类评估量表中唯一的量表。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常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一起使用。国外研究文献中的利用率较高于国内文献,且在国内文献中利用率2014年低于2009及2004年。④社会功能、情感/焦虑症状、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评估通常作为疗效评估的次要疗效指标,利用率排名在后,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估国内外利用率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国外研究文献中的利用率较高于国内文献。相比而言这些评定量表作为次要疗效指标,特别是大体评定量表(GAF/GAS),个人与社会行为量表(PSP),卡尔加里抑郁量表(CDSS),生活质量量表(QLS),简明精神分裂症认知评估测验(BACS)国内外利用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国外研究文献利用率高于国内研究文献。结论:①目前国内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主要采用PANSS和TESS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②国外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主要采用PANSS和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包括SAS*、AIMS、BARS)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③总体评估(CGI)、社会功能、情感/焦虑症状、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评估在国内外研究中通常都作为疗效评估的次要疗效指标,和主要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一起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