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来,党中央这一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引起了广大群众对财产性收入的关注和学者们对这-话题的探讨。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而言,由于拥有的财产量小,使得大部分农村居民没有获得财产性收入带来的收益。同时,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沦为“失地农民”,原本靠着土地糊口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空间越来越小,这将不利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造条件”开辟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如何让农村居民提高财产性收入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思路如下:首先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财产性收入问题的研究状况;接着分析了金堂县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梳理金堂县政府为增加财产性收入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果。与成都市温江区、自贡市荣县两个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农民财产性收入普遍具有基数小、比重低、但稳定增长的特点;然后针对现状总结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差距、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瓶颈、农村产权的抵押担保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融资贷款难四个问题;紧接着运用SPSS20.0软件,选取两类指标,即收入类指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类指标(年末存款总额、年末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年末住房面积),对影响金堂县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年末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年末存款总额是主要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笔者给出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夯实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础、发展农村金融市场,重视完善金融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投资理财意识四方面对策,通过对金堂县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希望对我国其他相似地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的研究能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