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属对作为创作律诗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完善,并直接影响着诗歌的创作。本文以唐代属对理论为研究对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六朝属对理论的萌芽与发展,唐代诗论的属对说,属对与近体诗的规范。由此理清属对理论的形成背景,分析其体式特点,并深入探究属对理论对格律诗发展、成熟的重要作用。首先考察属对在六朝时期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六朝文学创作对属对理论发展的重要作用。自沈约提出声律论后,属对与音韵相结合,被广泛运用到六朝的文学创作中,尤其是在骈文和诗歌中。通过对骈文和诗歌中属对运用情况的分析,得出属对在六朝时期的使用情况。这一阶段是属对理论的积淀、成型阶段,是其理论发展的奠定期。其次集中讨论唐代诗论中的属对理论。以诗歌创作为内容、以教习时人写作诗歌为目的的诗论作品,主要出现在初唐、晚唐和宋初。其中初唐的诗论作品主要围绕着声律、属对、体式等内容,因此本文选取了上官仪、崔融、李峤、元兢、杜甫和王昌龄等人诗歌理论中的属对理论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求对唐代属对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最后围绕属对与近体诗的成型展开讨论。从诗歌内部要素入手,借鉴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根据诗歌属对的特点,选取修辞、声律、语法和诗格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创作属对在词汇、修辞、语法、结构等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则,由此从内部分析属对对格律诗演变成熟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