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先股的会计确认问题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投融资产品的创新,优先股这一新型金融工具开始活跃于企业的投融资过程中。优先股概念的模糊化定义使其合同属性得到了强化,相比简单债和普通股而言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但优先股合同条款的灵活多样,导致优先股的会计确认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并且不同的会计确认结果会对优先股发行方的财务报告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本文将财务会计理论及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与优先股合同条款结合分析,站在优先股发行方角度,对优先股的会计确认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优先股属于在会计准则层面规范的金融工具,而不是公司法层面规定的股权证券。优先股的合同性使其会计确认问题涉及两个方面:复合工具维度,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问题;混合合同维度,嵌入衍生工具导致的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进一步拆分的问题。在债股区分问题上,首先通过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层面明确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区分理念,然后在比较国际准则与美国准则的具体规定后,选择以原则为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区分方法,按照两种结算方式、两种或有情况、两个例外情况三个方面,总结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框架图。在混合合同的拆分问题上,结合国际准则的会计处理规定,按照拆分、不拆分、可拆分可指定三种情况,归纳混合合同拆分判断流程图。通过对复合工具与混合合同准则的制定逻辑的辨析,得出优先应用复合工具准则的会计处理顺序。至此,结合债股区分框架、混合合同拆分判断流程以及优先适用复合工具的结论,得出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流程图,作为研究优先股会计确认问题的理论基础。在优先股实务层面,本文通过对优先股各项条款的会计分析,识别影响优先股会计确认的核心条款,并将此类条款结合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流程图,总结得出优先股会计确认流程图,将不同条款的组合转化为直观的会计确认结果。最后选取农业银行和九号机器人两个案例公司进行比较分析以及验证流程图的有效性:前者发行了我国的第一支优先股,会计确认为权益工具,具有开创性和普遍性;后者所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计确认为金融负债,属于科技创新类企业常见的融资形式,但在我国的优先股实践中应用较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上述理论和实务的结合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优先股的会计确认即为一项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优先股合同中,股息条款、投资者回售条款、可参与剩余利润分配条款以及转股条款属于影响优先股会计确认的核心条款。对于含转股条款的优先股,需要首先分析其余条款组成的优先股的会计确认结果,再结合或有强制转股、强制转股、转股权这三种不同的转股条款类型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扩展概念框架的负债定义,以消除现行规定中金融负债定义与负债定义的范围倒挂的怪象;限制混合合同发行方的整体指定权,减少由整体指定权带来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滥用。并且对于应用整体指定权的混合合同,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非当期损益,消除对利润表的“反直觉”影响;进一步通过披露、列报等方式增加会计信息传递的效果,减轻负债与权益两大要求权的区分压力。本文通过对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的规范性研究,从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与拆分两个角度,结合复合工具与混合合同的会计处理规范,全面分析并总结了复杂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流程,为新型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提供指引。然后将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理论基础结合优先股核心条款,归纳优先股会计确认流程图,将合同条款的组合与会计确认结果相对应,以期为企业在设计优先股合同条款的组合时,提供会计确认层面的参考,助力我国优先股市场的发展。
其他文献
鉴于“5.12”汶川特大地震重建项目的特殊性,要求重建工程具有区别于一般项目的管理思路与管理体系,须以重建合同管理为龙头,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地震重建投资管理体系,对重建工程
本文从职高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尝试,提出变例句为例题,变繁杂为简洁,变被动为主动等教学手段,探讨职高学生作为弱势学习群体的英语语法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注意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
本文通过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相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介绍Multisim仿真软件系统以及在实际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了电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