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雨水管理优化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过度城市化及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带来了一系列城市水文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质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枯竭等,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具有雨水下渗、收集、调蓄等功能,是海绵城市系统中的关键内容。但从目前公园绿地建设情况来看,在规划和设计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可持续雨水管理优化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方法,旨在促进绿地系统和雨水管理系统的融合,提高公园绿地雨水调控能力,与城市建立良好的人水调节关系,最终实现保护和恢复区域水文条件的总体目标。首先,对园林理水活动进行系统研究。梳理中西方传统理水活动的发展,总结各时期理水特点、手法及理念的转变,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对当前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的古代经验。结合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建设经验,总结公园绿地的特点及雨水控制成效,分析未来公园绿地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目前公园绿地建设中存在的规划及设计层面的问题提出反思。其次,提出了基于可持续雨水管理优化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第一,从径流总量控制、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利用三方面提出规划目标,引导公园绿地的建设。第二,基于自然水文过程和雨水径流运动机制提出公园绿地布局与选址的优化方法;结合城市雨水专项规划,识别公园绿地的类型及功能;同时,提出将雨水调控因素纳入公园规模计算中,提高其接纳客水的能力。第三,根据雨水调控功能的不同,将公园绿地分为源头控制型、径流转输型、末端调蓄型三类;根据调蓄类型的不同,将公园绿地分为调节公园、储蓄式公园两类,并针对每一公园类型,提出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第四,针对园林领域现行规范、标准及管理机制提出完善对策,以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再次,研究了公园绿地中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第一,提出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以下简称GSI)用于雨水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GSI的类型及其在公园绿地中的布局方法及特点,并探讨GSI和景观要素的耦合途径。第二,分析了不同类型GSI的设施功能、设施微环境对植物的精细化要求。第三,根据GSI对植物性能的要求,提出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以下简称AHP)的植物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指导植物选择。第四,针对不同尺度的GSI提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最后,以北方某城市生态公园为例,基于当地降雨条件、地形条件、用地条件、现状设施等条件,详细讲述了作为生态蓄系统中重要调蓄空间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以期为以后的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和蓝本。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硬件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算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视频跟踪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研究任务,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标跟踪可以看作在一个视频序列中对目标进行持续识别和检测的过程,第一帧通过手动标定或者自动识别确定待跟踪目标,然后利用目标跟踪算法在后续的图像序列中检测出目标的当前状态,包含目标位置和尺寸等信息。但是目标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姿态旋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寒凝心脉证患者,观察其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功能以及心功能的变化,进而评价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寒凝心脉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功能以及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二科收入的成功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以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活性炭纤维(ACF)为载体,将TiO2负载于ACF制成TiO2/ACF复合材料。实验研究TiO2/ACF材料表面甲醛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ACF表面TiO2的负载量影响甲醛的吸
搞好梨树套袋前后管理,是事关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的关键一环。要不失时机地搞好这一时期的管理,为全年梨树管理打好基础。此期要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疏果、套袋三个环节。$$一
报纸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即民本——民权——民主。首先是肇始,其次是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即经济基础,再次是西方思想的传入,启蒙了先进的近代中国人,
介绍了洁净手术部内区冬季过热的原因及解决洁净手术部冬季过热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各方案的能量比较。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外人士持续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研究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道路、制度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认识和观点。这些认识既有直接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有了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信息化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当前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探究式的信息化课程设计是基于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化课程实践,本研究在阅读了国内外大量关于探究式教学、信息化课程、课程设计的文献后,确立了基于探究式的信息化课程的理论研究、基于探究式的信息化课程的模式设计、基于探究式的信息化课程的实践检验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第一阶段从基于探究式的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这“四大特色”优势,又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