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主要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成都某华德福幼儿园三个混龄班级幼儿进行连续6周的观察;同时辅助访谈法对11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旨在从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出发,探究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是否具备合理性,也就是说,探究在自由游戏中,幼儿可不可以拒绝同伴加入游戏。本研究在研究结果中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的表现。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主体以中、大龄段幼儿为主;幼儿年龄越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成都某华德福幼儿园三个混龄班级幼儿进行连续6周的观察;同时辅助访谈法对11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旨在从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出发,探究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是否具备合理性,也就是说,探究在自由游戏中,幼儿可不可以拒绝同伴加入游戏。本研究在研究结果中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的表现。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主体以中、大龄段幼儿为主;幼儿年龄越大,拒绝同伴加入游戏的概率越大;一半以上的幼儿出现过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对象以新入园幼儿和缺乏边界幼儿为主;不同年龄段幼儿被同伴拒绝加入游戏的概率无明显差异;一半以上的幼儿被同伴拒绝加入游戏。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存在游戏者自身、加入者和外部客观限制三大类理由,其中以加入者直接侵犯游戏领域为由拒绝是幼儿最高频次的拒绝理由。在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事件中,双方幼儿均以中性情绪为主。在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事件后,拒绝者始终处于游戏状态,被拒绝者有一半以上处于游戏状态。第二,教师应对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的表现。教师以不引导为主,其中以被动引导为主要引导方式。教师给予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规定”、“底线”和“权利”,且为不同情境下拒绝者、不同情况的被拒绝者提供不同的引导方式。第三,本研究认为,在自由游戏中,幼儿可以拒绝同伴加入游戏。通过研究的结果得知,幼儿可以拒绝同伴加入游戏的原因有三: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事件对双方幼儿(特别是被拒绝者)消极影响较小,且对高频次被拒绝幼儿还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定和底线。教师给予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的权利时没有损失教育公平。教师从幼儿发展的长远价值考虑,在尊重游戏者拒绝权利的同时,用自己的接纳与爱去帮助被拒绝者获得游戏公平的机会。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与讨论,提出研究建议如下:第一,在引导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时教师需要兼顾自由与公平,给予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有底线、有边界的自主权,要为被同伴拒绝加入游戏的幼儿提供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第二,关注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第三,在引导幼儿拒绝同伴加入游戏时采用“以儿童为中心”的调解策略;第四,爱与接纳是教师对处于同伴不利地位幼儿应有的姿态。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语文阅读的关注,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热点。让学生能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研究者们对此有许多共识且充满希冀。但由于课外阅读自身的复杂性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指导目录》中的阅读书目究竟应该怎么样去读,读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很难有准确的了解。鉴于此,本文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为研究对象,以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小学生自然科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个人以及国家的发展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外来文化与新兴思潮充斥在我们的身边,其中不乏大量的糟粕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拓展,,也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情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然后就如何在
小学教师组织承诺的提升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基础教学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教师组织承诺概念较为模糊,同时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讨论教师组织承诺的结构问题,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对小学教师这一群体展开的研究更少。因此,研究小学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现状,分析小学教师组织承诺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探讨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组织承诺水平是本研究的核心。本研究将教师组织承诺定
小学高段的诗歌阅读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了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相关理性认识。在明确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设计、实施、评价和保障四个方面,探究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有效策略,以培养学生在诗歌阅读中的发现学习能力,提高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效益。本文分四章论述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章是绪论,主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保持对课堂教学任务的专注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走神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对教学任务的专注,避免课堂走神行为的发生一直都是老师们面临的挑战。国内外学者针对课堂走神行为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研究,但并没有得出有效改善学生课堂走神行为的方法。为此,本研究旨在采用思维探针法研究小学生课堂走神特征,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课是体育教育实施的组织载体,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环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形成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而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体育课程、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培养小学生体育的体育核心素养,是中小学生体育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邛崃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教
师幼互动质量作为过程质量的主体,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成为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核心内容。国外多项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质量对幼儿情绪控制、社会适应、读写能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国外诸多学者对师幼互动质量和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围绕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数学能力发展之间存在何种程度上的关联、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可否预测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提高等方面展开讨论。国外的研究对于师幼互动质量
通过双侧迁移训练在U10少儿基础足球技能学习中的应用,探讨非优势脚与优势脚共同参与训练对少儿专项运动素质、足球技能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以U10少儿足球初学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A组(双脚组)、B组(单脚组)、C组(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双脚足球训练、单一优势脚足球训练、不参加足球训练的方法进行干预实验。通过控制每课时各项技术动作的练习次数、组数、时长使双脚组与单脚组训练内容与训练量相同,在实验前后测
文章试着论述在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路径,旨在使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的目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重要部分之一,影响着幼儿对物质世界数、量、形的感知和理解。教师提问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师幼、幼幼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线,并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与成都市D幼儿园D3班的L老师合作,在D3班开展了两个月的行动研究。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