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跨国公司和政府所关心的最重要税收问题之一。无形资产以其非实体性、共益性、投入与回报不配比等优势,使得难以寻找其可比案例,更有利于利润在集团内转移。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完善,外国资本的投入比重加大,技术类等无形资产的交易更频繁。与此同时,这些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寻求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避税动机越来越多,选择这种方式避税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这样的现象对我国的税收主权是一种挑战,引起我国税务机关的高度关注。但在无形资产转移定价方面,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法规还存在许多漏洞,在反避税工作实践中也有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着重对A公司无形资产转移定价反避税案例进行分析,由具体案例来探讨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转移定价的现状和税收实践中的漏洞,并据此拟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推进无形资产转移定价的的实务研究。A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境内企业,通过对其近几年的财务状况与对标公司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公司有利用无形资产(商标)转移定价工具避税的嫌疑,随后根据当地税务机关无形资产转移定价的调整过程,分析总结在反避税实践中我国无形资产转移定价现状及相关问题。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提出可行的建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