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效果和神经阻滞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B1组、NB2组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采用0.375%罗哌卡因与0.5%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NB1组静脉给予100μg芬太尼,NB2组将100μg芬太尼均分两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S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结果 平均动脉压(MAP)NB1组、NB2组无变化,S组于阻滞完成后15、20分钟时较基础值下降明显,P<0.01。NB1组、NB2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S组,镇痛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长于S组,P<0.01。NB2组镇痛时间长于NB1组,P<0.05。NB1组、NB2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P<0.05和P<0.01。NB1组、NB2组神经阻滞效果与阈电流强度呈正相关,P<0.01,在不同电流强度下获得完全阻滞的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NB1组、NB2组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S组,P<0.01。NB1组、NB2组术后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三组患者满意度和神经阻滞成功率无区别。 结论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效果相似,但外周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时间长,无脊麻后副作用。外周应用芬太尼,可明显延长镇痛时间,对运动阻滞时间和阻滞成功率无影响。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电流强度在0.2~0.3mA时,可100%获得完全阻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