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阐明进出水口边坡区域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进出水口边坡岩体结构的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并根据结构面的性状对结构面进行分级,以此给出计算参数的建议值。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区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建立了进口边坡岩体变形及稳定性的三维数值模型,比较了地表调查及数值模拟的结果,并给出工程边坡的处理措施建议。最后,采用工程类比法,参照锦坪等水电站雾化边坡的做法对雾化影响区边坡进行雾化分区和强度预测,并选择典型剖面对出口边坡及雾化影响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平硐及地表调查,左岸进水口的裂隙主要可见7组,ZJ1与ZJ2最为发育,并且其发育在左岸具有普遍性,为左岸主要的控制性结构面。右岸进水口主要的优势裂隙为YJ1、YJ2与YJ3,但右岸优势裂隙组数多,所占比重相近,YJ4主要受二级断层F1及其影响带的影响,发育也比较普遍。(2)工程区边坡的天然斜坡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蠕滑(滑移)—拉裂型,滑移—压致拉裂,倾倒拉裂等。变形破坏主要发育在2260~2600m高程范围,以滑移—拉裂变形破坏为主。(3)根据平硐及地表调查,采用赤平投影对边坡的洞脸边坡及上(下)游侧边坡分析,确定其可能的变形组合;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各工程部位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评价工程边坡开挖以后的不利工况组合下边坡的稳定性。(4)进口天然边坡FLAC三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自然边坡仅在前缘坡脚有局部应力增高现象,未出现塑性区连通;在边坡开挖以后,边坡中部和坡脚部位有应变增量高值带,有局部失稳的可能。(5)对泄洪雾化边坡进行雾化边坡分区及强度预测,选取分区内的典型剖面对出口边坡及雾化影响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并确定了其可能失稳的区域及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