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走X”构式的认知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ong2006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走”随之产生许多新的表达并衍生出新的义项,因此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虽然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其探讨,但仍然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走X”构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以下简称BCC)以及相关研究搜集到400条语料,并基于构式语法理论、自主-依存联结模型和事件域认知模型,尝试解释“走X”构式在语音、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特征,揭示其句法和语义构建时的生成机制和认知机制。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1)语音层面:“走X”构式有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七音节、八音节和十音节的形式,其中该构式以“走+单音节”形式为主,如“走红”,显示出原型性。另外,在所有音节类型中,以X为名词短语的结构最多,“走+单音节名词短语”表达“某种行为及其对象”的意义最多。(2)句法层面:在“走X”构式中,“X”可以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及形容词短语,其中,“X”为名词短语最多。“走X”构词方式可以分为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以及动补结构,其中以动宾结构的构词方式为主。自主-依存联结模型可以解释该构式的句法生成,“走”是依存结构,“X”为自主结构。(3)语义层面:在“走X”构式中,“X”有“行为对象”“行为环境”“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四种类型。“走X”的构式义可以归纳为:“走”的空间移动隐喻义与另一概念成分“X”结合,具体表达(1)某种行为及其对象;(2)某种行为及其发生的位置;(3)某种行为及其实现的方式;(4)某种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等意义,其原型义是“某种行为及其实现的方式”。“走X”构式在语义建构过程中激活了特定的事件域认知模型,主要涉及的认知机制有概念隐喻和转喻。(4)语用层面:“走X”构式体现了三个语用特征,即能产性、经济性和新奇性。
其他文献
南诏的繁荣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注重山区经济的开发。南诏立国期间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山区经济,给南诏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我国目前计算机上网用户发展速度惊人,就信息安全(尤其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而言,基本上存在三种心态:一是麻痹论,相当多数的用户似乎认为信息安全与己无关;二是外在论,认为信息的不
冲击荷载由于作用时间短,作用能量大,极易给被冲击物造成巨大的损伤。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楼(屋)面板受到高空坠物撞击的事故时有发生,但由于事发性质极具偶然性,往往在结
微纳米元件与生活中的普通材料相比在医疗、物理、导电等方面有着更为优越的性能,纳米元件利用谐振方式工作的特点使其在传感器方面利用颇为广泛。微纳米谐振器在工作时受拉的地方热量会减少而受压的地方热量会增加。热量会不可避免的从高温场流向低温场且会有一部分流向纳米杆外。在计算过程中用热弹性阻尼来定义纳米杆振动一个周期时能量耗散的多少,并以此分析纳米谐振器在工作时的能量衰减问题。本文在后面讨论的热弹性衰减问题
目的综述减肥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减肥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概况和检测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