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确认性偏差与信息反应机制的实证研究

来源 :广东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反应过度、反应不足等市场异象的不断涌现,以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和完备市场为前提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越发受到质疑。其苛刻的假设决定了有效市场假说无法真实地描述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因而难以充分、合理地解释和预测金融市场上的各种现象,金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就遇到了瓶颈。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的突破带来了曙光,奠定了心理特征视角下投资者决策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使得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更加贴近现实,也更具解释力和预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确认性偏差使投资者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均更倾向于坚持其先验信念,因而能够显著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导致系统性偏差。如果新信息与其先验信念不一致,投资者会对这种信息反应不足,错误地坚持先验信念;如果新信息与其先验信念相吻合,投资者一般会理性地处理新信息,或者对新信息反应过度。据此,本文以1995-2011年沪深股市所有只发行一种普通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定量衡量了投资者对各只股票的先验信念,并结合标准化意外盈余,形成四类投资组合,进而得到各类投资组合在年报消化期后连续1至12周的平均累积异常收益率。研究表明:(1)与国外研究结论不同,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确认性偏差具有非对称性,在特定情况下影响其对新信息的反应方式。(2)投资者的信息反应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与信息类型、市场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受到投资者确认性偏差及其先验信念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市场对某一信息的反应时,必须考虑投资者对特定上市公司及市场未来走势的先验信念。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首次利用实证方法直接研究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确认性偏差,以进一步证实或证伪有关理论和假说,也有助于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特有规律。第二,从作为市场行为主体的投资者出发,立足于确认性偏差这一心理特征,进一步探索了投资者信息反应机制。这能够对已有理论研究提供补充证据,同时也可以更深刻地揭示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反应机制。
其他文献
枣棉间作地中棉叶螨的发生和防治工作难度比较大,是“三虫”防治工作的重点。由于枣树行间种植棉花,仍以棉铃虫、棉蚜和棉叶螨为主要防治对象。枣树和棉花都是棉叶螨危害的共同
滑动式测斜仪是监测物体深部水平变形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受到仪器自身原因、测斜管安装原因、被测体物质组成原因等使得监测成果并不直观,给资料分析工作带来困难、甚至出现误
影视字幕翻译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然而其特殊性也对译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字幕翻译要求译者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同时还需实现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