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海运贸易的稳定增长使集装箱船、集装箱港口和码头的数量不断增加。此外,航运市场的结构也持续演变:在承运人方面,船公司组成了联盟;在港口方面,全球码头运营商和专用集装箱码头也不断涌现。海港作业效率是影响货物装卸搬运情况的重要因素,它影响到国内外供应链贸易中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情况,因此,通过评估海港的技术效率来反映资源利用程度与最优水平的差距,并显示海港在竞争环境中的实力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评估西非分区内集装箱港口和码头的作业效率,研究如何提高某特定港口或码头的规模效益,特别是研究某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港口和码头的作业效率的。 第一章构建了海运业的一般组织结构图,其中包括海上运输、港口导航服务、货物装卸服务、货物运输和储存服务以及内陆运输,并对集装箱港口行业的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二章通过研究集装箱港口和码头的功能和配置,阐述了本文模型的基本框架。通过观察海运市场和集装箱运输与处理服务在港口绩效指标方面的情况,来审查海运承运人和海运港口的运营和成本结构。本章也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对西非两个毗邻港口腹地范围进行了划分。 第三章重点介绍了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在码头和港口行业的应用情况,借鉴相关文献从三个基本方面进行探讨,包括以往研究的目标、范围和可变规格,用于输出、输入和空间因素的措施的定义,以及技术评估和模型规范。本章节设计了数学模型,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益进行了计算。 第四章通过评估码头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益,分析两个空间因素对效率、效益产生的影响,以及分析了码头和运营商的类型,从而对西非4个海港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水平进行了测评。 第五章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达喀尔、阿比让、特马和拉各斯4个集装箱港口的作业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侧重于分析港口生产力和效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外生变量、交易量对生产力和效率产生的影响。下一步将对同时期内每个被研究港口的具体技术情况和规模效益进行研究。 第六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其对集装箱码头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讨论了西非次区域的港口相关政策,并将港口和码头规模进行了对比,以了解二者之间不同的市场行为。本章进一步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结论表明,西非大部分集装箱港口和码头的技术效率较为低下,其中90%的集装箱港口和95%的集装箱码头技术效率值都低于0.8。交易量对集装箱港口的作业效率有重要影响,而当前港口产出的年增长率却无法满足其技术提升的需求,集装箱码头比综合型码头的作业效率更高,全球码头运营商并没有如预计那样优于本地码头运营商,而且集装箱码头运营规模过大。研究结果为所有集装箱港口/码头提供了效率概况,也详细测验出各个港口效率低下的原因,对承运人、码头经营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决策能产生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