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30调控子宫内膜癌IL-6/STAT3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q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雌激素是其重要的致癌因子。但迄今为止,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机制仍知之甚少。GPR30是一种新型雌激素跨膜受体,发挥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其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雌激素与GPR30结合后,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增殖、侵袭和肿瘤形成,并且促进炎性因子IL-6的分泌,提示GPR30通过调控IL-6炎症信号通路而非经由ERα的途径促进内膜癌的播散和转移[1,2]。炎症微环境是肿瘤的重要特征,炎性因子IL-6激活其下游的转录因子STAT3,诱导和维持肿瘤的炎症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IL-6均处于高水平,提示炎性因子IL-6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调控,子宫内膜癌与IL-6密切相关,而且雌激素又能激活STAT3。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型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对子宫内膜癌中 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检测了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IL-6/STAT3在的表达情况,GPR30干扰前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Ishikawa(ER+),KLE(ER-)中IL-6/STAT3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稳定转染下调GPR30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以揭示GPR30对IL-6/STAT3调控及该调控通路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对子宫内膜癌中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方法:  1.实验对象:  1.1组织标本:随机选取2004年5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手术切除标本30例。入选标准:患者年龄为37-73岁,手术前未行放化疗或激素类药物治疗,并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该研究获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对患者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1.2细胞株:本研究选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KLE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丰有吉教授课题组保存,其中Ishikawa细胞为雌激素核受体(ER)表达阳性的细胞株,而KLE细胞是雌激素核受体(ER)表达阴性的细胞株。  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PR30,STAT3,IL-6R的表达情况。  3.实验分组:将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ER+)和KLE(ER-)分为5组:①Con组:阴性对照组;②E2组:以10-8M工作浓度的雌激素处理的细胞组;③G1组:以10-8M工作浓度的G1(GPR30特异性激动剂)处理的细胞组;④E2+G15组:以10-8M工作浓度的G15(GPR30特异性抑制剂)处理的E2组;⑤G1+G15组:以10-8M工作浓度的G15处理的G1组。  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3和IL-6R蛋白表达情况。  5.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6的分泌情况。  6.构建GPR30沉默表达的重组质粒,并分别稳定转染至KLE和Ishikawa细胞系,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PR30蛋白的表达情况。  7.实验分组:分别给予10-8M雌激素和10-8M G1处理,分为6组:①Con组: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②RNAi组:稳定转染 GPR30沉默表达的细胞;③E2+Con组:以E2处理的Con组④E2+RNAi组:以E2处理的RNAi组⑤G1+Con组:以G1处理的Con组⑥G1+RNAi组:以G1处理的RNAi组  8.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STAT3及IL-6R蛋白表达。  9.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  10.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11.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  结果:1. GPR30、STAT3、IL-6R均表达于子宫内膜癌组织。  2. E2和G1显著上调了Ishikawa和KLE细胞中STAT3以及IL-6R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联合应用G15后,STAT3和IL-6R蛋白表达的上调被阻断(P<0.05);  3.给予 E2和 G1作用后,Ishikawa和 KLE细胞中的 IL-6的分泌明显增高(P<0.05),而在分别联合G15作用后,IL-6的分泌受到抑制(P<0.05)。  4.通过稳定转染下调GPR30基因后,细胞中的GPR30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了无效质粒的细胞明显下降(P<0.05);  5. GPR30稳定下调后,E2和G1对STAT3以及IL-6R蛋白表达的上调被阻断(P<0.05)。  6. GPR30稳定下调后,E2和G1对IL-6分泌的促进亦被抑制(P<0.05)。  7. GPR30稳定下调减弱了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了E2和G1对细胞的增殖能力的促进。  8. GPR30稳定下调减弱了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了E2和G1对细胞的侵袭能力的促进。  结论: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表达于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E2和G1能够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中IL-6/STAT3的表达及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GPR30的表达下调和阻滞剂能够抑制E2和G1诱导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L-6/STAT3的表达及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GPR30可通过激活IL-6/STAT3炎症通路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肿瘤的生长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其他文献
慢性咳嗽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病因包括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明确后,大部分患者均得到有
Clipping is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PAP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method for high speed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