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如实反映月经过少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了解相关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中医各证型分布的关系,获取有关病因假设的线索,为该疾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临床预防、监测和治疗本病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对311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表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月经过少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相关因素与该因素及各证型分布的关系。 结果: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是以肾虚证、血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及由4种基本证型相兼形成的各证型构成,具体为肾虚血瘀型106例,肾虚肝郁型71例,肾虚痰瘀型22例,肾虚肝郁痰湿型15例,肾虚痰湿型12例,肝肾两虚型10例,脾肾两虚型8例,血虚肝郁型6例,肾虚肝郁血瘀型6例,肝肾两虚兼痰瘀6例,肝肾两虚兼血瘀5例,痰湿血瘀型1例。将病例按照中医虚实辩证的原则,分为纯虚证、纯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其中纯虚证52例,纯实证10例,虚实夹杂型249例,该病以虚实夹杂证型为主。肾虚、血瘀、痰湿、血虚在整体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肾虚为主要证型,血瘀为次要证型,血虚和痰湿证型所占的比例最少。通过统计学分析,月经过少的证型分布因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西医诊断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状态的分布。月经过少的中医疾病证型分布与职业、情志因素、流产因素、睡眠质量差、身体劳倦、经期感寒、饮食失宜、血生化等无明显相关性。通过相关因素与证型之间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无痛人流、地域变化、睡眠问题是与月经过少的肾虚型临床研究相关的的因素。宫腔粘连、盆腔手术、职业、服用紧急避孕药、早产是月经过少的血瘀型临床研究相关的因素。消化系统疾病是与月经过少的血虚型临床研究相关的因素。盆腔炎症、服用紧急避孕药、偏食辛辣刺激是与月经过少的痰湿型临床研究相关的的因素。 结论:肾虚血瘀、肾虚肝郁、肾虚证在各年龄段均为主要证型。月经量少以腰膝酸软为主要症状,乳房胀痛、畏寒怕冷、烦躁易怒、身疲倦怠、小腹隐痛、经血色黯、夜尿多、夹血块、小腹冷痛、头晕耳鸣、小腹刺痛是主要的伴随症状。多因素参与月经过少的发病,其中相关因素影响中医证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