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研究——以四川省三市(县)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男性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妇女的数量急剧上升。她们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同时随着责任的加剧,她们身上的担子越沉,如劳动强度的增加、精神的极度紧张、安全感急速下降、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等。马斯洛曾经说过,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才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健康作为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如果没有满足,那么她将无奋斗动力。所以要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的不断发展,创造性的建设新农村,首先必须解决她们的健康问题。笔者认为健康教育是保证农村留守妇女获得健康的最有效途径,为了保障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形成一套组织有序的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保障机制对于认识和遵守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科学地实施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实现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目标大有裨益。然而通过文献的分析以及实地的考察,我们发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因此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解决健康问题,促进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对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当前的健康情况、健康教育情况以及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现状分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渐进理论等,分析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适时的提出改革和完善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议。因而,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包括:促使农村留守妇女健全人格的发展、确保农村留守妇女权利的行使、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第二部分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的总体概况、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以及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发现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问题有:法律及政策性文件受益对象的不明确、领导体制不健全,分工不明确,缺乏合作、经费投入少,渠道单一、健康教育人员配置不足,专业水平低、健康教育的环境得不到保障。原因包括:政府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完整、社会各界团体的参与度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缺少奖励和惩罚。第四部分为改革和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包括原则和建议。其中原则有:科学性原则、效率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继承创新性原则。另外建议包括:以法律保障为根本,完善政策文本内容、以物质保障为基础,增加经费投入、以组织保障为关键,改善管理体制、以人力保障为重点,加强人才建设、以内容保障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率、以资源保障为要点,保证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茶与禅,一个是平常日用,一个是哲理思悟。两种文化本不相同,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接触、趋于合流,茶在品,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可参禅,茶禅境界的达到,关键在于“妙悟” 。  禅  所谓“禅道惟在妙悟, 茶道亦在妙悟。”  由此观之,“茶禅一味”所寄托的实际是一种恬淡清净的人生境界, 一种古雅澹泊的审美情趣。  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1号文件,尤其是2006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对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