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2型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其并发症更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死因。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并发症最重要的原因,而内皮功能损伤则是动脉硬化最早期的改变之一。多个大型临床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行胰岛强化治疗组比非强化治疗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减低,血管并发症减少。由此推断,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高频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检测血管舒张功能的方法,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是一种公认的内皮损伤标志物,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释放使其血清浓度升高。本研究利用FMD及vWF评价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组: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新诊断的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33~68岁,平均51.32±9.74岁。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年龄<30岁或>70岁者;③有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④有严重心、肝、肾、脑等并发症,如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意外等;⑤曾经使用过抗高血糖药物或近3月内使用过调脂药物、维生素、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物;⑥肿瘤、外伤、手术、烧伤等应激情况者;⑦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正常对照组:2009年4月至2009年5月期间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9±9.38岁,空腹血糖<5.6mmol/L且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   (二)研究方法   胰岛素强化治疗前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根据纳入对象个体情况对其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或者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分别于入院第一天及血糖达标后第三天测量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检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常规、HbAlc,果糖胺、C反应蛋白(CRP)等,并留取空腹静脉血2ml待测血清vWF,同时要进行FMD测量。   1、一般项目及生化指标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率、脉搏等用常规方法检测。   生化指标则将患者血样、尿样送到本院检验科进行检测。   2、血清vWF测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vWF,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3、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检测方法:参照Celermager等报告的方法。   (1)测量内容:   ①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D0):患者于室温22~25℃下平卧至少10min后测量,记为D0;   ②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将血压带置于肘上2cm~5cm以上的右上臂,充气加压到280mmHg左右,持续5min,迅速减压至0mmHg,减压后约60s~120s时测量肱动脉内径,记为D1;   ③恢复后内径(D2):休息约15min~30min后测量恢复后内径,记为D2;   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D3):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以硝酸甘油片完全融化为准,5min后再重复上述测量,记为D3。   (2)计算方法:   ①FMD=(D1-D0)/D0×100%②GTNMD=(D3-D2)/D2×100%   研究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治疗前血清vWF水平明显升高(219.18±6.92U/L VS109.69±6.30 U/L,P<0.01),治疗前FMD明显降低(16.85±7.30%VS24.25±6.61%,P<0.01);   2、单因素相关分析:治疗前F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2,P<0.01),与LDL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59,P<0.05);GTN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15,P<0.01),与治疗前收缩压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46,P<0.047)。   3、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由10.56±3.49mmol/L下降为4.99±0.68mmol/L(P<0.01);收缩压由124±18mmHg下降为119±12mmHg(P<0.05);总胆固醇由5.68±1.28 mmol/L下降为5.09±1.03 mmol/L(P<0.01);甘油三酯由2.51±1.95mmol/L下降为1.95±0.95 mmol/L(P<0.01);LDL由3.50±1.09 mmol/L下降为3.03±0.87 mmol/L(P<0.01);CRP由3.23±2.56 mmol/L下降为2.69±2.64 mmol/L,但是P>0.05,固尚不能认为治疗后比治疗前CRP水平降低;   4、胰岛素治疗后,vWF水平由219.18±6.92 U/L下降为155.08±11.82U/L(P<0.01);   5、胰岛素治疗后,FMD由16.85±7.30%变化为17.23±5.71%(P=0.660>0.05),GTNMD由19.76±7.96%变化为20.05±7.38%(P=0.582>0.05)即8天的强化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FMD及GTNMD没有明显改善。16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后FMD分别为17.78±5.40,18.32±4.69,18.83±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GTNMD分别为19.68±6.78,20.28±6.68,19.7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0.05)。   结论:   1、与健康人群比较,血清vWF水平在T2DM患者中明显升高,FMD及GTNMD在T2DM患者中明显降低,提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2、8天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平稳降糖,降脂,降压作用。   3、8天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FMD及GTNMD没有明显改善,16例患者经3个月随访后FMD及GTNMD也无明显改善,提示FMD及GTNMD的改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4、8天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明显降低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清vWF水平,提示8天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不同部位原发性小肠腺癌(十二指肠腺癌、空回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2.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hymidiylate synthase,TS)、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2月-2009年1月收治的1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
[研究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实体瘤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