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背景下信访制度的完善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这样的画面:人们带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上层权力的期盼,通过电话、书信和走访,不怕险难险阻地一步步寻求来自高层权威者的渺茫而又有可能的关注和帮助。可见,当人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常常将获取救济的希望寄托在信访之路上,信访也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的一根重要的救命稻草,是一种很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权利表达方式和纠纷解决途径。信访在现实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我选择关注信访及信访制度的首要原因。在本文第一章,笔者对信访制度进行一般性考察,包括对信访及信访制度的概念、性质、特征以及历史回眸进行阐述。信访及信访制度的内涵是讨论主题的逻辑起点。信访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笔者倾向于狭义的信访概念,认为,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采用走访或者书信、电子通信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利益诉求,或者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建议、批评或投诉,依法由相应部门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根据对信访定义的理解,认为信访制度是指由各级国家机关设置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并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按照“分级负责,便民办理”的原则,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活动的一项基本制度。信访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分析是信访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体现在本文第二章当中。通过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信访制度之所以在我国法治背景下存在,一方面取决于它本身具有的其他制度无法替代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社会存在着各种深层原因。此外,信访制度在实践当中还发挥着其他纠纷解决机制无法替代的功能。但是,任何制度的运行都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毫无例外,信访制度在运行中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要摆脱当前所处的困境,就应采取适当措施完善信访制度制度。为此,在第三章,笔者在借鉴国外类似信访制度某些经验后,对如何完善我国信访制度提出了具体思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第一章的信访制度概述部分,在对信访制度特征的概括上,从信访制度自身特征和功能性特征两大方面来归类说明了信访制度的特征,以便从理论和现实上更好的认识我国的信访制度的。在第二章,以哲学理论作为指导,将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来进行信访制度在我国法治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分析。在第三章,我从多维角度来论述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和完善。特别是“将舆论监督与信访相结合”、“处理好信访制度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衔接”是笔者结合我国民主监督形式的发展以及几种权利救济途径的特点而提出的一些个人见解。不足之处在于,在内容方面,主要还是偏向借鉴学者先前的研究为主,以现有的理论探讨为基础来对信访及信访制度进行整理,缺乏对信访活动进行实地的调研,缺乏一定的案例和现实数据。
其他文献
当现代化和发展主义遭遇到环境污染、贫富加剧、资源枯竭、分配不公、矛盾突出等社会难题时,对它们的反思和批判也就同时出现了。作为西方传统发展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动,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