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给世界各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七十年代之后,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与此同时,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这给各国政府都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如何设计合理的退休收入保障体系成为各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继智利的私有化养老保险改革之后,瑞典、意大利、波兰、拉脱维亚、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在90年代中期引入了一个新制度——“名义既定供款”(Non-financial Defined Contribution,简称NDC)简称“名义账户”制度。这个制度是介于传统的DB型现收现付制与崭新的智利模式之间的一种混合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名义帐户制就以其对转制成本的合理解决、帐户透明、便携性等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至今已传播到七、八个国家,他们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联合国定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为: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即为老年型国家。据此,我国从2000年就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统账结合模式,且已出现了许多问题,目前已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因此,借鉴名义账户制经验,建立NDC将成为我国退休收入保障体系发展的方向。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作者深入研究了NDC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运行和管理机制,并结合我国国情,对NDC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做了有益的探索。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
第一章绪论。除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外,因为名义账户制其实际意义就是现收现付制,故首先对国际范围内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就一般意义而言,一个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安排总是存在一个在代际之间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可能。接着总结了中国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及名义帐户制的不同看法。
第二章叙述了名义帐户制建立的背景。主要分析了名义帐户制在瑞典以及其他国家建立的背景分析。指出相对于现收现付制,名义账户制在财政上实现了可持续性,同时,避开了向积累制转型所需要解决的巨大转型成本问题,也适应了这些国家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现实状况。
第三章名义帐户制的形成、特点及其运行机制。通过对名义帐户制的形成、特点、运行机制、适应性、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了名义帐户制的美好前景,学术界也普遍认为,名义账户制对经济转型国家社保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潜在意义。
第四章中国建立名义帐户制的模式选择。从中国的国情入手,指出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并进行了问题反思,接着论述了中国实行名义帐户的意义并分析了其可行性,中国实行名义帐户制的路径与方案设计分析,为我国实行名义帐户制设计了一套可行方案。
本文的创新之一在于从当时经济、制度背景的角度分析NDC出现的原因,即从瑞典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情况以及当时的退休收入保障体系存在的缺陷得出NDC出现的动因。创新之二在于分析了NDC包括设计思路和构成要素在内的设计机制,从产品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在此机制之下NDC各要素如何作用,从而达到其独有的退休保障、解决转制成本的目的。创新之三在于文章分析了NDC这些年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NDC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