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作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记笔记方法。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一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性思维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本文旨在利用思维导图可将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可视化表达的特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归纳整理零散的知识点,理清语法规则,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效果,改善现有的初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语法教学方法以及思维导图在英语语法教学应用情况,说明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依据脑科学理论、现代图式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法教学中的科学性已及可行性,并提出三个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在一般现时的语法教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二是思维导图在一般现在时语法教学是否能够提高英语语法学习效率;三是思维导图是否能够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效果。本文采用文献法,实验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以延吉市某中学七年级两个班共7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初一语法重难点一般现在时为例,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期间,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展开语法教学,而对照班采用以往"精讲多练"的语法教学形式展开教学,并采用成绩前后测试对比,调查问卷以及教学反思等实验工具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笔者对实验数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一般现在时的语法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提高语法学习效率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对现有的语法教学带来一定的改善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