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湖南省城镇化已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当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镇规模结构,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同时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镇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品质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因此,在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有重点的加速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如何提升小城镇建设的“品质”,使完善度和合理度欠佳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再成为小城镇发展的瓶颈,也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湖南省内的小城镇作为广域的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小城镇,着重对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合理性进行了深入评价。 在构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评价体系前,首先研究了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评价的相关理论文献,总结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趋势,并借鉴其经验,在本文评价中引入 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其次系统分析了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现状、规划建设趋势以及当前控规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规划方案反馈评价情况,从而明确了本文用地规划评价的重点;然后从定类、定量和定位三方面相结合构建评价体系,定类评价是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类型的配置评价,定量评价是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的评价,定位评价是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布局选址的评价。在定类、定量与定位三方面评价内容下,又具体分为7个指标,其中,定类评价主要包括用地类型配置完善度指标,定量评价主要包括供需平衡度指标和服务半径有效性指标,定位评价主要包括服务范围重合度指标、可达性指标、道路交通适应性指标和周边用地关联性指标。最后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在 GIS中对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的各类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评价指标专题评价图表,对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合理性进行评价,总结当前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合理性进行探讨,期望为实现湖南省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利用供需平衡,缩小湖南省小城镇公共资源初次分配时可能存在的不平等及其与大中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差距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