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神仙鱼成色机理及类胡萝卜素对鱼体增色效果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组织学和生物化学两方面揭示了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spp.)成色机理。组织学方面,研究了天子蓝、红盖子、豹纹、黄金、雪玉、红财神七彩神仙鱼头部、背鳍、背鳍基部、体侧鳞片色素细胞分布情况与体色的关系;生化方面,通过光谱、色谱和类胡萝卜素显色反应等方法分析了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类胡萝卜素的组成成分。进而根据两种色素细胞的类胡萝卜素组成,选择了三种类胡萝卜素即:虾青素、角黄素、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物)对红盖子七彩神仙鱼进行了增色效果试验。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进一步筛选适合不同体色七彩神仙鱼的增色剂,开发优质的增色饲料,对鱼体特定部位色彩调控提供有益资料。 1.色素细胞观察结果表明,组成七彩神仙鱼皮肤和鳞片的色素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多分枝。黑色素细胞体积较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大,呈棕黑色到黑色。红色素细胞呈橙红色到红色,黄色素细胞呈黄色。虹彩细胞体积较其他三种色素细胞小,一般成簇分布,呈蓝色、紫红色或白色。不同种的七彩神仙鱼皮肤和鳞片色素细胞种类和分布方式有所不同,同种鱼不同部位色素细胞种类和分布也有差异。 2.色素细胞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色素细胞类胡萝卜素组分分析表明,黄白七彩神仙鱼体侧皮肤仅以黄色素细胞为主,皮肤类胡萝卜素主要为黄体素,说明黄色素细胞类胡萝卜素组分主要是黄体素。 红盖子七彩神仙鱼体侧皮肤以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为主,也有一定量的黑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红点绿七彩神仙鱼在皮肤红色区又大量的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而在蓝条纹区有大量虹彩细胞和黑色素细胞。两种鱼皮肤色素组成均为虾青素及其酯、角黄素、玉米黄素的酯及α-胡萝卜素,而黑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中不含类胡萝卜素,因此推断红色素细胞类胡萝卜素组分主要是虾青素及其酯、角黄素、玉米黄素的酯及α-胡萝卜素。 3.三种类胡萝卜素对体色的影响三种类胡萝卜素:虾青素、角黄素、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物)添加量均为300mg/kg。通过体色变化的肉眼观察、色素细胞密度变化观察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评价增色效果。投喂虾青素组(A)和角黄素组(C)第10天背鳍和臀鳍基部着色明显,第20天A组皮肤明显着色,第30天C组皮肤明显变橘红。投喂叶黄素组(B)第10天背鳍、臀鳍及皮肤均明显变黄。 该试验开始前,仅在鱼体背鳍和臀鳍基部观察到稀疏的黄色素细胞,第10天A、B、C组鱼臀鳍黄色素细胞数量均有明显增加,A、C两组还有红色素细胞出现,且在随后的40天内红色素细胞数量不断增加。而B组始终未见红色素细胞出现。 除B组肌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外,第50天时,A、B、C三组皮肤、背鳍和肌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第50天时,A组皮肤类胡萝卜素总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A、B、C三组背鳍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肌肉中A组显著高于C组,C组显著高于B组。说明虾青素、角黄素和叶黄素对背鳍均有较好的增色效果,而虾青素对皮肤和肌肉的增色效果好于角黄素和叶黄素。 A、B、C组背鳍对类胡萝卜素沉积速度高于皮肤,皮肤高于肌肉,且背鳍类胡萝卜素含量首先达到饱和;50天时,三组均是背鳍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皮肤,皮肤显著高于肌肉。说明三个部位沉积能力是背鳍大于皮肤大于肌肉。
其他文献
在农田水利工程之中,滴灌技术应用的较多,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良好的灌溉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这项技术的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化工企业的物流运输对象一般是比较危险的化学用品,如何保证化工用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是企业首要关心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物联网技术逐步兴起,物联网技术
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随着LED照明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为国家能源建设工作提供了有效保证,为了保证LED照明应用效率,要通过节能设计,不断提高LED照明应用水平,希望通过
基于对部队车辆维修及维修保障工作强化措施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部队车辆维修及维修保障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再以此为基础对强化部队车辆维修及维修保障工作的有效措施进行分
淡水育珠蚌(pearly mussel),主要包括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在我国东部、南部及中部有着广泛的分布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科学技术和电子产品不断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需求和扩张,电子设备的种类与日俱增,质量和功能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当前农业的发展面临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的双重矛盾,日益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难以从传统金融供给中得到满足,因此,从供给端调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