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构成的重要部分,更是现代社会个体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目前关于中学生写作能力构成的研究缺乏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面临着“无着力点”的窘况。本论文立足于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期望通过外显的、具体的、可观察、可评价的“写作行为描述”来回答下列问题,以帮助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明确写作能力的分类、甄别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写作能力培养方案,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学语文写作课程体系,并弥补以往相关研究的不足。1.回答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写作能力是什么,包含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些写作能力。2.回答写作能力的具体表现标准,试图为写作测评提供科学的依据。3.回答如何培养具体的写作能力,如何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本论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对能力、写作能力、写作知识等核心概念及其附属概念作出阐释,重点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小结,为论文提供初步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选取我国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写作命题与评价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以了解我国现行的写作能力培养模式要求中学生具备的写作能力是什么,并分析该现状的优点和潜在问题。第三部分将主要基于对美国母语课标、教材的剖析,以了解国外母语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的写作能力是什么,以及其写作能力的培养趋势和思路。在比较和借鉴中思考如何构建合理的写作能力系统。第四部分主要从心理学、社会交际学、语言学等与写作能力构成相关的理论研究入手,为回答“为什么写作需要某项写作能力”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撑。第五部分试图通过框架思路的选择,结合问卷调查、写作真题、学生写作案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等材料的分析,结合前三章的研究成果,构建中学生写作能力构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