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连动式广泛地存在于世界上多种语言当中。正是因为其普遍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史也超过了百年。然而,国外有关连动式的研究,从研究的语言来说,大都局限于非洲或亚洲的某种单一语言,或是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克里奥尔语;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多侧重于探究其内部结构。很少有人对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英语进行调查,研究英语当中是否同样存在着连动式这种结构。汉语是一种典型的连动式语言;然而,汉语连动式的研究过程也是充满了争论和分歧。其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更多地来自于传统的语法分析法,注重结构与语义。从认知和对比的角度对连动式进行统一审视还不多见。本文依据Goldberg(1995)提出的构式语法理论,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分别选取了大量英语例句和汉语例句作为语料,以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语中含有come和go的连动式以及汉语中含有“来”和“去”的连动式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本文证明了英语中确实存在连动式这样的句式结构,这一发现为英汉连动式结构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层面探究了英汉连动式的各自特征以及构式之间的承继关系,指出每个构式都有特别的句法规定及语义和语用限制,所有这些都必须在输入的基础上习得。为了进一步说明连动式这一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连动式范畴各成员的地位以及为什么英汉两种语言中可以存在连动式这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每个构式的意象图式。最后得出结论,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家园,因此其图式概括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传统造就了细节上的差异,即对同样抽象图式的不同的认知顺序,英语是先图形后背景(F G),而汉语是先背景后图形(G F)。英汉连动式的认知和对比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两种语言共性和个性的认识。此外,对于语法分析和教学,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