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还是消亡——中国大陆当代独立电影发展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张元的《妈妈》完成以来,生存于中国国家产业体制之外的中国大陆独立电影已经经历了15年的历程,然而对于这批独立电影以及电影艺术家的研究还限于从产业研究、文化美学批评角度进行的个案研究。本文对于中国独立电影15年的发展作了一个较为详细及全面的综述,探讨了这些影片在其发展中的风格流变;通过对中国独立电影的运营及制作特点、美学及文化特点两方面的描述分析了其存在价值;最后从其创作人员和创作环境的外在、内在两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独立电影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并总结出了中国独立电影一个特有的发展模式:那就是中国的独立电影工作者都在经历着一次生存与死亡的轮回。 中国特殊的电影体制成就了中国特色的独立电影,然而随着中国电影体制的逐步完善,也随着这批电影工作者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增加,他们一部分走进了体制内,另一部分虽然仍表面上生存于体制外,而实际上却早已悄悄地溜进了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电影营运体制之中了。无论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体制的正殿,还是暗渡陈仓地潜入了各种有利可图的电影市场,他们那种最初令人们刮目相看的先锋派艺术风格、边缘化人物题材,以及超脱的亚文化境界却渐渐凋零了。 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与15年前相比中国的电影体制已经较为完善。然而国内外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为艺术为思想而作出创新尝试的年轻独立电影人还会陆续出现,他们也许仍有机会创造出深受小众赞赏的崭新的独立电影作品,可是由于电影工业本身的运作特点以及营运中对于资金的依赖,最终都会由于经济的压力和对与大众交流及认同的渴求,半推半就地投入到主流电影制作模式的怀抱。
其他文献
每当我们欣赏油画作品,特别是那些大师的杰作时,我们会为油画所特有的魅力而震惊和赞叹,这种魅力除了作品的内容、构图、造型、肌理等因素外,还有画面色彩所营造出的美感。色
本文研究针对美术馆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馆志愿者的招募及其教育功能的探究,以导览员志愿者教育培训为研究切入点,探讨美术馆针对志愿者开展的诸种教育活动,及其对志愿
期刊
期刊
本文论述了文化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积淀是戏剧艺术的内驱力。 戏剧艺术是研究人的艺术,不论剧作家、导演还是演员,都是要以人为本,通过人物的外部语言和行为,揭示人物内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