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与聚落形态变迁的规律性研究——以徽州聚落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是指在一段时期内相对固定的人类居住空间,聚落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是由实体的、空间的、时间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社会的、民俗的、自然的等各种因素形成一个人工环境综合体。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生产、生活于某种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并构成一种关联互生的系统。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观、人类居住学为理论基础,从地理学、社会学和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徽州地区政区的设立和历史、农村的基层组织、生态环境、人地关系等基本情况.然后分析影响人地关系的三大因素:土地崇拜、宗族因素、人口因素。归纳总结在土地制度与中国聚落形态变迁的规律。并以徽州聚落为例,详细说明人地关系与徽州聚落形态的关系。 最后,整理出不同时期对应的乡村聚落人地关系,得出本文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基础上的聚落新景观的根本出发点.
其他文献
本文初步探讨了1988~2008六届夏季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尝试建立横向类比的研究方法与观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系统研究,总结相关经验,探索分析奥林匹克公园在规划
城市本身是一个多元并存、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是集中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的特殊单元,也是历史街区复兴的动力源泉。而当今一些对待历史街区静态、单一
随着人类城市居住环境不断地受到污染,特别是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比以往更加密切的关注环境问题。提倡使用清洁环保燃料便是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比如,CNG(
中国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家,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据统计,中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中,地震造成的损失最大,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4%,而我国80-90%的
本文以自然与建筑具有同一性的观念为基础,以类比自然作为论文的线索,从大跨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进化等四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大跨建筑与自然事物的类比关系和从自然获得的设
作为现代城市迅速发展的产物,空中步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交通,空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理论阶段的薄弱以及实践环节的盲从使得空中步行系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的各类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曲江新区更是以其丰实的历史、人文资源成为西安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商
浙江省虽然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但是省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县域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青田
学位
近年来地下商业建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加大。在此发展的大好趋势下,本文选以地下商业建筑中的过渡空间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过渡空间在地下商业建筑中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