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其中倡导的评价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这不仅要求评价体系得到改革,更要求评价理念、手段以及实施过程都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新课程理念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课堂教学评价。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而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建立在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下的,不太注重学生能力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施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革现有的评价标准,构建一套相适应的符合生物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等理论基础上,结合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对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调研,通过调查统计、理论论证、专家评判等层层筛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评定等级标准类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随后又将量表应用于教学实践,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分析以及可操作性检验,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由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以及权重、评价等级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含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二级指标分别指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师素养、学生活动、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六部分,三级指标共19项,每一项指标的表述都是经过了谨慎地筛选而得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是按层次分析法进行科学的计算而得出的。考虑到使评价指标体系易于判断,且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较高,该指标体系采用了评定等级的标准类型,分为A(95分)、B(80分)、C(65分)、D(50分)四个等级。在将其制成适用于课堂评价的量表时,本研究在总分计算栏之后增加了评语栏,评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描述,确保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相互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并能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比较客观地反应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在理论意义上:一是对教师教学理论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二是对后来研究者研究相关的教学评价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实践意义上:一是本研究所制定的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将为中学教师教学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二是为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依据,使其向更专业的方向完善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