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而航空运输凭借其快捷的特性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承运载体,随着航空运输规模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具备了集聚效应和发散效应,当机场的航空运输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在机场周边产生以机场为基础的临空产业。临空产业对机场基础设施和航空运输流量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它是航空运输延展的产业链,当机场的客货运量增长时,与航空运输业直接相关联的临空产业就会产生倍增效应,从而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在京津冀区域,由于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临空产业发展都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北京与天津两地临空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论文采用系统理论关注于临空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以港产城一体化角度立论,应用协同理论对北京和天津临空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临空产业进行现状分析以及影响要素分析,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确定各要素的层级关系;其次,从机场规模、机场运营、地区经济、科技创新和政府政策五个维度构建京津临空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接着,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临空产业协同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临空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基本上介于北京临空产业系统和天津临空产业系统之间,未实现“1+1>2”的效果,说明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临空产业发展是不协同的;2)当2017年15个二级指标数值分别增减10%时,京津临空产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均会发生变化,但变化程度不同,说明各指标对系统协同度的影响程度不同;3)根据回归方程预测2024年京津临空产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为0.202116,系统将进入基本协同阶段。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机场和城市两个方面提出促进京津两地临空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