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但NAFLD真正的发病机制仍无法完全阐明,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建立NAFLD动物模型及观察吡格列酮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enoic acid,EPA)对NAFLD的治疗效果,能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NAFLD动物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12只)和高脂组(36只),连续喂养8周后,将高脂组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HG,12只)、吡格列酮治疗组(PG,12只)和EPA治疗组(EG,12只)。药物干预6周后解剖,处死前称体重;取肝脏并称重,计算肝指数;测定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和肝匀浆的甘油三脂(TG)与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s)、肝匀浆微量丙二醛(MDA),并进行了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实验结果显示HG大鼠体重、肝指数、ALT、AST、FINS、血清和肝匀浆的TG、TC、FFAs、肝匀浆的MDA水平均显著升高,与NG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理切片出现了以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另外还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现象。PG和EG大鼠体重、肝指数、ALT、AST、FINS、血清和肝匀浆的TG、TC、FFAs、肝匀浆的MDA水平较HG降低,但仍高于N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理切片仍能观察到一些空泡,但几乎没有炎症细胞浸润。本研究表明,持续8周的高脂喂养成功地构建了NAFLD大鼠模型。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和EPA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NAFLD,且两者在一些指标上有差别,但其整体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IO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IR),减少炎症的发生,EPA能使肝甘油三酯酯解降低肝脏脂肪的含量,这可能是以上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