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SIM移动支付方案非支付应用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FID非接触支付技术已经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国内手机用户人数也超过了总人口的50%,并且人数仍然在迅速的增加,因此非接触手机支付技术开始逐渐兴起。它将RFID非接触支付技术与手机结合在一起,把电子钱包、电子票务、公交卡、银行卡等日常支付功能整合在一部手机上,安全性和便利性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等其他功能。随着NFC、SIMpass和RFID-SIM等非接触手机支付解决方案的普及,人们也在享受着非接触手机支付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NFC、SIMpass、RFID-SIM三种非接触手机支付解决方案,分析比较了三者的优缺点及RFID-SIM解决方案的优势。然后基于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SIM方案,设计实现了三种不同的非支付应用:手机门禁应用、手机银行安全认证应用和非接触存储空间读写应用。其中手机门禁应用是基于原有的完整智能卡门禁平台,通过增加RFID-SIM读卡器等设备读取RFID-SIM卡中的信息并传递给门禁后台来实现手机门禁应用;手机银行安全认证应用则是基于RFID-SIM卡中集成的金融级安全芯片实现,通过射频交互认证信息进行安全认证;非接触存储空间读写应用则是基于RFID-SIM卡中安全主控芯片的可用存储空间,实现对其任意起始地址,任意长度读写的方案,该应用是为实现非接触的应用更新做出的第一步。最后分析了RFID-SIM方案中,影响RFID-SIM卡和手机兼容性的各个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两种降低RFID-SIM卡功耗的解决方案。降低功耗方案中首先分析了RFID-SIM卡功耗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RFID-SIM解决方案中RFID-SIM卡各芯片的工作模式,提出并验证了休眠和降低频率的两种降低功耗方法。
其他文献
目前强力输送带已在矿山、港口码头、电厂和水泥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现代化生产中的主要传送设备,尤其在煤矿生产中强力输送带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由于其荷载量增加,被障碍物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3GPP组织提出了LTE系统规范,该系统具备高速率、低延迟的优势,能够充分满足用户和运营商对速率和性能的需求。据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协会预计,未来10年
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互联网以其廉价、快捷、高效的优势得到数字多媒体的青睐。数字图像信息在网络中需要安全传输,以实现保密通信。因而,如何保护图像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内外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无线应用的不断拓展,频谱资源中“贫富差距”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一部分频谱资源时常拥挤不堪,而另一部分频谱资源却时常处于空闲状态。为择
超宽带通信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传输速率、低功率谱密度、发射机易于数字化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窄带通信系统,超宽带系统更适合于低功耗、高安全性、数据量大的应用场合。 
雷达探测系统面临的战场环境日趋复杂,隐身目标、各类干扰、低空超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饱和超饱和攻击等依然是雷达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
置换码是一种多进制纠错码,与传统的多进制线性码不同的是,其每一个码符号出现且仅出现一次。相对于传统的二进制码,在相同的码间最小汉明距离情况下,置换码具有较高的纠错性
动态纹理通常通过线性动态系统建模。这种方法灵活,内存损耗小,可编辑。然而,由于这种过于简单的噪声驱动线性动态系统模型并不总是稳定的,这种方法很难生成长时间的高质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