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杂居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杂居民族经济在我国整个民族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快其发展,意义重大。民族乡是为了充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而设立的。发展经济、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是民族乡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散杂居民族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河南省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回族人口仅次于宁夏、甘肃两省,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三位,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人口大省。研究河南省回族发展问题,在全国的回族研究,特别是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研究方面具有典型价值。   整体上,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分为绪论和三章。   第一章是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首先,对河南省民族乡(镇)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经过初步建立、曲折发展和恢复建立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河南省建立了12个回族乡和9个回族镇。其次,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民族经济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期间,河南省回族的经商优势被压制,挫伤了其积极性,影响了回族经济发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回族经济发展停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体制鼓励了回族充分发挥其善经商的特长,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出现腾飞的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效益提升,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这一过程中,各级领导的重视是重要前提,健全的制度是重要保障,有效的措施是重要途径。   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的民族乡(镇)相比,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第一,河南省民族乡(镇)发展整体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民族乡(镇)之间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第二,河南省民族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且发展缓慢、落后。第三,河南省民族乡(镇)基础薄弱,历史遗留的种种债务沉重。第四,一系列数据反应出河南省民族乡(镇)贫困程度深,整体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究其原因,1.资金短缺阻碍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河南省民族乡(镇)财政拮据,整体入不敷出,企业可用财力少。2.人力匮乏制约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河南省乡镇企业中高层次管理人才、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人才短缺。民族乡(镇)的干部中,党政干部比较多,而管理、科技等方面的干部少。3.政策因素影响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民族政策大多是有政策无落实手段,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并且不能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补充修改。4.少数民族群众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有些干部对发展民族乡(镇)经济工作的错误认识束缚了民族乡(镇)经济的发展。   散杂居民族经济在我国整个民族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民族乡(镇)经济是散杂居民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力发展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首先,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支持发展优势产业等方面加快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发展。其次,大力培养和使用专业技术干部,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当地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保障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的发展。再次,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民族政策落实工作有法可依。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民族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政策深入人心,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民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对口支援与民族乡(镇)的自力更生有机结合,实现民族乡(镇)经济迅速发展。最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科学发展。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民族乡城镇化建设进程,更进一步促进河南省民族乡(镇)的经济发展。   在结语部分,笔者将根据本文的实际调查分析与论述,试图对河南省民族乡(镇)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其他文献
“新三学”课堂的基本内涵是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期刊
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了著名的理论,将一国的客观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而国际话语权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跨国界的权力,随着社交媒体
不当得利有四个构成要件,即一方取得利益、另一方遭受损失、取得利益与遭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取得利益无法律上原因。对于这四个要件的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