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相关特定穴对UC大鼠治疗效应的比较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964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不同穴位后对某些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天枢、上巨虚及大肠俞的效应差异,对与大肠腑相关的部分特定穴的主治作用规律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运用相关特定穴治疗大肠腑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白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上巨虚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以后UC大鼠结肠形态,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比较它们对UC的治疗作用。结果:1.UC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指标肉眼观察与评分比较:正常组结肠粘膜平滑光洁;模型组结肠粘膜有广泛糜烂,伴多处溃疡形成;各治疗组均能对病变结肠组织起到一定修复作用,但以天枢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天枢组与大肠俞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10天后结肠组织肉眼评分比较,天枢组疗效优于其他组。2.UC大鼠血清NO含量比较:①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NO含量明显偏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各治疗组之间,与天枢组比较:其它两个治疗组含量明显偏高,其中大肠俞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上巨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肠俞组与上巨虚组比较:后者含量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UC大鼠血清MDA含量比较:①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上巨虚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偏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各治疗组之间,与天枢组比较:其它两个治疗组含量明显偏高,其中大肠俞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UC大鼠血清TNF-a含量比较: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NF-a含量明显偏低,天枢组、上巨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大肠俞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治疗组之间比较:与天枢组比较:其它两个治疗组含量明显偏高,其中大肠俞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上巨虚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大肠俞组与上巨虚组比较:后者含量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UC大鼠血清IL-6含量比较: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6含量明显偏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各治疗组之间,与天枢组比较:其它两个治疗组含量偏高,其中大肠俞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上巨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肠俞组与上巨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UC大鼠血清IL-10含量比较:①与模型组比较:其它治疗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偏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各治疗组之间,与天枢组比较:其它两个治疗组含量偏低,其中大肠俞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大肠俞组与上巨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说明天枢、上巨虚、大肠俞三穴对大肠腑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天枢、上巨虚、大肠俞三穴比较,以天枢组的效应最为明显。说明天枢、上巨虚及大肠俞对大肠腑病UC的效应存在差异。天枢是治疗大肠腑病的优选腧穴。3、运用相关特定穴治疗大肠腑病疗效明显,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住症(AW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54例AWE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史、发病症状和时间,手术及药物治疗。结果年龄27~46岁,平均年龄33
目的:研究维生素E、低分子肝素( LMWH)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 =50)和对照组( n =50),观察组患者采用维生素E 100 mg日4
卫星姿态信息是影响整个姿态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其精度不但取决于姿态测量系统硬件配置的性能与精度,还与所采用的姿态确定算法密切相关。星敏感器是一种矢量姿态敏感